據(jù)海南日報客戶端丨記者袁宇
1月16日一早,家住萬寧市北大鎮(zhèn)北大村的劉運明就已經(jīng)忙碌起來,先是來到家門口的百香果種植基地看一看,再幫父親到羊舍喂養(yǎng)種羊,最后又仔細打掃房屋內(nèi)外。等到天光大亮,忙碌一上午的劉運明額頭上已然滲出汗珠。
9時許,海南日報記者來到劉運明家時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壯碩的小伙子一絲不茍打掃衛(wèi)生,房屋里被收拾的十分整潔,嶄新的冰箱、空調(diào)等家用電器無聲訴說這個家庭發(fā)生的巨大變化。
“家里添置了這些新電器,看來2020年喜獲大豐收呀!”記者笑著與劉運明說道。
“我在百香果基地上班,我父親也飼養(yǎng)了20只黑山羊,加上家里種的幾畝百香果,一家人的生活已經(jīng)是大變樣啦!”劉運明一邊說著,一邊比了個手勢,興奮道,“這些電器花了2萬多元。家里好事將近,得重新布置一下!
對于劉運明來說,順利脫貧后又喜迎“脫單”,無疑是“十三五”時期最大的喜事。
“以前的我只想混日子,對生活得過且過!被貞涍^去的生活,劉運明有些難為情,他說,過去由于缺資金、缺技術(shù),加上自己有些惰性,每天和朋友在一起喝酒打牌,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緊巴巴,“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之后,更是覺得有政府幫我脫貧。后來我才明白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劉運明說,他能有如今的改變,首先得感謝省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廳派駐到北大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文彤明的幫助。在文彤明的幫助下,他重新樹立了人生目標,并進入到村里的百香果示范種植基地務(wù)工,從澆水、除草、施肥等簡單的工作做起,一路成長為基地聘用的技術(shù)員,受聘管理70余畝百香果種植。
憑著勤奮,劉運明的工資每天都在增加,80元、90元、120元……2018年底,劉運明成功脫了貧;2019年4月,政府幫扶他種植的3畝百香果迎來了收獲期,為他增收了6200元,全年總收入更是接近10萬元,一躍成為村里的名人。
2020年初的疫情防控期間,外地技術(shù)員無法及時返回北大村,更是全靠劉運明獨力支撐!皬娜ツ觊_始,北大村的百香果基地就由我負責管理了。今年公司還鼓勵我去考駕照,未來可能還要到其他基地工作!闭f起自己擅長的工作,劉運明信心十足,他告訴記者,這一批百香果將在3月份開花,五六月份時收獲。
眼下,“十三五”順利收官、“十四五”征程起航,從脫貧中樹立了信心的劉運明也斗志滿滿:趁著百香果開花前這段農(nóng)閑時間考取駕照,購置一輛小汽車,再和女友定親,家里的黑山羊與百香果產(chǎn)業(yè)也要擴大規(guī)模做下去。
“‘十四五’要努力讓生活更上一個臺階。”劉運明笑著說,省兩會即將召開,他也期待著全新的發(fā)展藍圖能給他帶來致富新路子,讓一家人過上更美好的日子。
值班主任:李關(guān)平
責任編輯: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