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敘事創(chuàng)造新風潮
紅色文化讓年輕人直呼過癮
紅色文化和今天的青年有怎樣的聯(lián)結?
北京師范大學研三學生于彬,最近很喜歡看紅色革命題材影視。骸拔液屯瑢W都覺得《覺醒年代》好看,全劇節(jié)奏適當,畫面舒適,臺詞精彩,敘事方式也很新穎,一口氣看下去感覺酣暢淋漓。”
重慶大學研二學生趙可一認為,學校組織的紅色文化體驗活動能帶來深刻的情感觸動,比如重走長征路,去井岡山等革命老區(qū)進行社會實踐,編草鞋、演紅色題材話劇等。
全國政協(xié)委員、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云翱前兩年跟隨全國政協(xié)考察團重走了長征路,也密切關注黨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他說:“創(chuàng)作者對歷史的感受越深刻、越細致,作品就越有說服力和生命力,也越能贏得年輕人的喜愛。”
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鼓勵創(chuàng)作黨史題材的文藝作品特別是影視作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年輕人怎樣理解紅色文化?紅色文化如何真正感染年輕人?今年全國兩會,如何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講好紅色故事,是許多代表委員關心的議題。
真實的歷史,能讓當下年輕人產生共振
影視作品是當下年輕群體感受“紅色基因”一扇生動的窗口。
在南京大學任教多年的賀云翱,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他感覺到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喜愛革命歷史題材的文藝作品,包括電影、電視、話劇、音樂、小說等。
“我認為這類文藝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要做到實事求是,尊重歷史,不要戲說,也不要過分地去虛構什么。我在長期調研過程中發(fā)現(xiàn),只有真實才能打動人心,真正的歷史本身就非常打動人。只要我們尊重歷史事實,就能夠創(chuàng)作出好作品!辟R云翱說。
賀云翱認為,革命歷史題材文藝作品的主創(chuàng)人員一定要扎實研究,閱讀原始材料,到歷史現(xiàn)場考察,不能只是坐在家里編寫,只看他人的二手材料!澳阋羁痰亓私庵袊锩陌l(fā)生、發(fā)展過程,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歷史細節(jié)。”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今年有大量相關題材影視劇將上映、播出。日前,電影《1921》的導演黃建新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說,這部電影不僅是為了給先驅者著書立傳,還想把當時有志愛國青年、第一批馬克思主義者的狀態(tài)描摹出來,帶領觀眾走近當時年輕的建黨先驅的精神世界。
黃建新指出,雖然《1921》是一部歷史題材的影片,但跟“當下”有著強烈的聯(lián)結。“他們的名字在今天是璀璨奪目、光芒萬丈,但當時他們的狀態(tài)其實和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一樣。他們的精神是超越時代而存在的,可以和當下年輕人實現(xiàn)共振;他們的宗旨和目標應該成為當下青年的共同目標,一代代傳承下去!
于彬說,作為大學生,看到關于五四時期的歷史和人物,會從心底生發(fā)出崇敬和激動!艾F(xiàn)在的我們望向百年前的他們——在那個風雨飄搖、舉國茫然的時代,一群有理想、有風骨的青年,背負著沉重的使命,以生命和熱血上下求索,踏出一條救國之路,并在思想交鋒中傳播著更加開明、科學、理性的風氣。那個年代需要覺醒,那一代青年的思想和行為也值得百年后的青年學習和致敬!
豐富的形式,賡續(xù)紅色文化基因
由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擔任總導演,根據著名作家葉永烈長篇紀實作品《紅色的起點: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實》改編的大型意境多媒體舞臺劇《紅色的起點》,2020年12月在上海首演時引起熱烈反響。
田沁鑫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紅色的起點》以意境化的講述方式表現(xiàn)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觀眾沒想到我們臨時改造了舞臺,沒想到紅色戲劇這么好看。”
今年,國家話劇院將籌備“紅色演出季”,包含七個劇目,會有不少青年導演參與創(chuàng)作。田沁鑫很期待這些青年導演的“新敘事新視角”。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帶來了關于傳承弘揚紅色音樂文化的建議:“今年是建黨百年,而上海也是一個以紅色為底色的城市,在上海有非常多紅色音樂文化資源和紅色經典地標。上海音樂學院有優(yōu)良的紅色音樂基因,像新中國第一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賀綠汀先生,不但是個音樂家、教育家,更是一個優(yōu)秀的革命戰(zhàn)士。新中國成立后,《長城謠》的原唱者周小燕也長期在上海音樂學院任教!
廖昌永表示,經歷了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我們國家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下,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他說:“我們應該堅定紅色信仰,傳承紅色理念,發(fā)揚紅色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杰群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