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正文 分享
文學名家走訪儋州客家圍屋探究客家文化傳承
2021年04月28日 16:10  來源:南海網 
鐘鷹揚故居。 記者 鐘瑜 攝
鐘鷹揚故居。 記者 鐘瑜 攝
海雅林氏民居里的浮雕。 記者 鐘瑜 攝
海雅林氏民居里的浮雕。 記者 鐘瑜 攝
海雅林氏民居。 記者 鐘瑜 攝
海雅林氏民居。 記者 鐘瑜 攝
海雅林氏民居。 記者 鐘瑜 攝
海雅林氏民居。 記者 鐘瑜 攝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4月28日消息(記者 林文泉 鐘瑜)4月27日,《海南日記》——文學名家寫海南第一季活動來到儋州市,著名作家葉兆言和著名學者劉大先走訪了儋州圍屋中的鐘鷹揚故居和海雅林氏民居,探究客家文化傳承和在當?shù)氐挠绊憽?/p>

  當天上午,葉兆言和劉大先第一站走訪了鐘鷹揚故居。其居位于南豐鎮(zhèn)陶江村委會深田一隊,為清代四品昭武都尉鐘鷹揚(1856-1911)所建,建筑面積804平方米,占地面積5937平方米。舊居坐西北向東南,建設平面呈長方形,布局比較規(guī)整,由堂屋、二橫屋和碉樓組成,面寬40.2米,進深20米。舊居依山而建,前低后高,突出中軸堂屋,蔚為壯觀。

  儋州市博物館副館長黃海蘭介紹,鐘鷹揚故居是客家文化的結晶,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2012年被儋州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葉兆言和劉大先第二站走訪了海雅林氏民居。其屬客家圍屋,位于南豐鎮(zhèn)武教村委會海雅村,建于清咸豐十年(1860年)。2020年,海雅林氏民居被評為海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雅林氏民居坐西北向東南,磚木結構,由堂屋和二橫屋組成,面寬30米,進深18米。民居的彩繪圖案保存較為完整,如墻楣上到處都有象征讀書,祈求中舉的“卷冊”圖像,院內的雕塑彩繪隨處可見充滿福、祿、壽、喜的吉祥文化圖案,一切山水、花鳥、飛禽、走獸等也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栩栩如生的寓意;有些圖案用諧音、組合、象形、擬人等方法來表達吉祥如意的思想如一只喜鵲、一束梅花寓意“喜上眉梢”;一叢竹子、一只豹子的組合表示“竹報平安”等,無不表現(xiàn)了漢移民的文化。

  在走訪過程中,墻壁上一副蒲扇的畫面引起兩人的好奇,經黃海蘭介紹,才得知蒲扇寓意著給人帶來清涼,扇走不好事,留下美好的事。兩人聽完講解后,均表示客家文化給海南文化注入新元素,是一個可發(fā)掘的文化傳承。

  黃海蘭介紹,在歷史上,客家人來瓊共有4次大規(guī)模的遷移,時期分別為宋代、元初、明末、清末,目前在海南的客家人將近50萬,其中儋州就有20多萬人,所以儋州的客家文化特別濃郁。據統(tǒng)計,儋州現(xiàn)存8處客家圍屋,分別是鐘鷹揚故居、海雅林屋、下海賴屋、油麻林屋、南豐葉屋、高臺鐘屋和田寮鐘屋、和慶鎮(zhèn)美萬新村麥萬村內的弘農堂。

  “客家人來瓊,興辦教學和實業(yè),不僅促進文化傳播和民族融合,還發(fā)展當?shù)亟洕!秉S海蘭說。南豐鎮(zhèn)原住居民多是黎族和苗族,相對比較貧困,客家人的到來創(chuàng)辦了學校,讓當?shù)氐男『⒛軌蛏蠈W,促進當?shù)氐慕逃聵I(yè);同時,促進當?shù)卣Z言的統(tǒng)一,更利于民族融合?图胰诉從南洋帶來了橡膠樹的種子,讓大家通過割膠獲得經濟收入,豐富了大家的物質生活;同時,客家人還創(chuàng)辦了工廠等實業(yè),為當?shù)亟洕l(fā)展作出了貢獻。

  “特別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在這樣一個深山密林里,你能看到內地文化與海島文化彼此之間的交流融合,還能感受到文脈淵遠流長!碑斕,走訪完儋州客家圍屋后,劉大先深有感觸,他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海南之行逐漸將傳統(tǒng)文化的遺產發(fā)掘出來,然后發(fā)揚光大,并推動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編輯:符宇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