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種下360多萬棵樹,綠化1.88萬畝沙化土地……昌江“植樹娘子軍”陶鳳交團隊創(chuàng)造了生態(tài)建設奇跡——
沐風戰(zhàn)沙綠滿灣
■ 本報記者 陳蔚林 易宗平 劉婧姝
這些樹是我們用命種出來的。
——題記
“我老了,沒力氣挑擔到這里來種樹了!
5月8日清晨6時許,在位于昌江黎族自治縣昌化鎮(zhèn)的棋子灣畔,62歲的陶鳳交撫摸著當年親手種下的木麻黃,頓生感慨。
此時的棋子灣,海面上波光粼粼,岸上連成一線的海防林郁郁蔥蔥。幾位游客用鏡頭追逐著美景,沒有人將目光落在這位其貌不揚的昌江婦女身上。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棋子灣畔荒了千年的土地如今綻放大片大片的“綠色”——這是陶鳳交和上百位姐妹用29年時光創(chuàng)造的生態(tài)奇跡。
植樹,緣于改變生活的執(zhí)著
穿行在綠樹成蔭的棋子灣畔,酒店、度假村一家連著一家。
誰能想象,今天成為度假勝地的棋子灣畔,30年前曾是一片白茫茫的荒漠,沙丘成堆,風沙漫天。
棋子灣地區(qū)常年干旱,年降雨量僅約700毫米,主要集中在7月至9月,蒸發(fā)量遠高于降雨量。復雜的氣候導致這片地區(qū)形成了一條狹長的沙漠帶。5030畝流動沙土地和1.3萬余畝的半流動沙土地,給當地人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
1992年,一場強臺風席卷海南,松散的海沙被雨水一沖,把狹小的港口堵得嚴嚴實實。歸港的漁船無處?浚缢南嘛h零的落葉沉向海底。風雨中,陶鳳交所在的村莊哭泣聲不斷,20多名婦女一夜之間成了寡婦。
其實,在此之前,一眼望不到頭的沙化土地早已是壓在昌化人心頭多年的大石!胺N啥啥不成”的海灘上,植物高度最多不超過30厘米。不要說臺風季節(jié),就是風和日麗時,靠海而居的人們睡覺前也都要使勁抖去床單上的沙子。
不是沒有人向這片沙漠發(fā)起過挑戰(zhàn)——早在20世紀70年代,各級林業(yè)部門就開始采取多種方法在棋子灣造林固沙,但頭一天種下的樹苗,第二天再去就尋不著了,只零星可見被吹枯的葉片。
如此這般多年,土地荒漠化不僅沒有遏止,反而持續(xù)惡化。其間,海南省林業(yè)局請來的兩名德國專家在棋子灣苦思冥想了3天,最終也只能在蒸發(fā)量是降雨量兩倍的現實面前,給出了“無法治理”的論斷。
1992年那場強臺風過后,一位外地商人承包下棋子灣段海防林的營造工程,以每天7元的報酬請當地村民植樹固沙!板X少活又重,沒多少人想干!碧狰P交原本也不想去,丈夫意外去世后,她在洋浦港邊做蔬菜生意,收入尚可。
沒想到,她剛拿定主意不去,鎮(zhèn)子就遭遇了地震,第二天急匆匆趕回來時,兩個留守的孩子在屋外抱著捱了一夜!拔倚睦镆魂嚢l(fā)酸,馬上就去報名種樹,再苦再累也要護好孩子!”陶鳳交下了決心。
“再苦再累也要護好孩子”“一天7元工錢,夠我們吃口飯”“沙漠讓那么多家庭失去頂梁柱,我就不信在這里種不活樹”……沒有高談闊論,也沒有雄心壯志,只是帶著一股改善生存環(huán)境、改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執(zhí)著,陶鳳交和姐妹們走向沙漠,也走上了沐風戰(zhàn)沙的征途。
傷病,是刻在她們身上的勛章
龍頭一擰,十幾斤重的長水管瞬間灌滿清水。身高167厘米的陶鳳交挺直了背,就像一位戰(zhàn)士端起了槍支,開始向眼前蔥郁的植被發(fā)射“水彈”。
“從酒店大堂到那邊小坡,都是我負責養(yǎng)護的區(qū)域。晴天澆水、陰天拔草,翻來覆去就是干這些!彼p快地越過一叢叢擋路的花草,還不忘回頭拉記者一把,“比起以前種樹,現在的工作就跟玩兒差不多。”
她撩起褲腿,一道10厘米長的疤痕從小腿向膝蓋蜿蜒,曾被剜去爛肉的地方留下了一道深坑——“哪個姐妹身上沒有因種樹留下傷?”
迎著驕陽和風沙,1992年底,陶鳳交和姐妹們光腳踩上了滾燙的沙地。
種樹首先要育苗。海邊沒有淡水,育苗只能在幾公里外的水塘邊進行。陶鳳交等人每天要把樹苗從水塘挑到海邊,來回十幾公里的路程,一天要走5到6趟。
陶鳳交算過,每一株用紅土包好根,又經過充分浸泡的幼苗有1斤多重,一擔能裝約120株幼苗,這意味著,姐妹們每趟需要負重130余斤——這比她們本身的體重還要重上許多。一些姐妹發(fā)了狠,一個人一趟要挑兩擔樹苗,先挑一擔走上500米,放下來返回去再挑另一擔,如此周而復始,只為提高效率。
盛夏的棋子灣,沙地曬得滾燙。踩著流沙行走,每一步都要赤腳插進沙子里。一茬茬的血泡長了又破,經年累月結成了厚厚的硬痂;負重百余斤的肩膀,從泛紅磨到烏青,沒幾天就蛻下一層完整的皮;行走間被內褲磨破的大腿內側,血水和汗水、海水交織浸泡,痛癢無比。
如今一到雨天,陶鳳交和姐妹們就渾身酸痛。她說,當年大家總趕在雨天種樹,這樣樹苗的成活率比較高。累極了就在沙灘上坐一坐,“實在太累了,屁股一挨地就睡著了!币路挥晁秃顾脻裢福N在身上慢慢被體溫烘干,沒多久風濕病找上門來,成了她們的“職業(yè)病”。
創(chuàng)新,樹苗成活率翻了幾番
臨近正午,日頭有些毒了。陶鳳交抱起水壺灌了一大口水,從口袋里掏出兩顆蜜棗。棗子不大,她一口口細細嚼著:“你不覺得,累了吃點甜的,心情就會變好嗎?”
先苦后甜,正是“植樹娘子軍”種樹歷程的寫照。
起初幾年,無論她們如何努力,這片沙漠也沒有任何改變——一株株鮮綠的樹苗剛剛種下,夜里來陣風就能吹得不見蹤影。
從1992年到1995年,海防林營造工程毫無進展。承包商的耐心消失殆盡,終于選擇了離開。
“樹種不活,老板可以走,但我們不能走。治不好風沙,苦的是子子孫孫!”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陶鳳交和文敬春、鐘應尾、文英娥等人決定接手海防林營造工程。其他幾十個姐妹也受了鼓舞,咬著牙跟這片沙漠較上了勁。
沒有了承包商的支持,姐妹們的日子愈發(fā)清苦。
在炎熱的沙漠上高強度勞作,大家最怕的就是身體脫水。種樹的日子里,一人兩桶的飲水量成為“標配”。水喝多了,吃不下飯,每個人的臉龐和四肢都腫得發(fā)亮。有時桶里的水喝完了還不夠,只能尋一處泥塘,掬起一捧渾水就仰頭吞下;飯盒里的稀飯在高溫中漚出酸臭味,捏著鼻子也能大口大口地吃下去。
知道用老方法種樹行不通,陶鳳交一邊向海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的專家們請教,一邊自己在實踐中慢慢摸索,終于找到了一種可以顯著提高樹苗成活率的方式,就是野菠蘿和木麻黃交替栽種——第一年先種抗風性強的野菠蘿,第二年再往兩排野菠蘿之間種上木麻黃。兩年過去,樹苗成活率從不到10%提升到了80%,曾經白得刺眼的沙漠就此慢慢染上點點新綠。
不過,80%的成活率顯然達不到陶鳳交的期望值。她和姐妹們大多已為人母,從養(yǎng)育孩子的經驗中得到啟發(fā):孩子要長得快、長得好,后天養(yǎng)育固然重要,先天條件也一定不能差。于是,她們回過頭去從育苗入手,通過浸泡幼苗、使用保水劑等方法,將養(yǎng)育出來的“大苗”以“深栽”方式埋進沙地……
經過一個冬天少雨的考驗,這一批樹苗成活率竟高達97%!望著生機勃勃的海防林,陶鳳交笑了,心中那“讓苗成樹、讓樹成林”的夢想近在眼前。
值得一提的是,陶鳳交等人摸索出來的“大苗深栽”“先種野菠蘿后種木麻黃”等方法頗具創(chuàng)新性。林業(yè)部門將之在文昌、?凇⒍ò、澄邁等地推廣,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直到最近幾年,還有一些人上門向陶鳳交取“經”種樹。
改良種樹方法,不僅意味著工作量會成倍增加——按照“大苗深栽”的標準,每個樹坑至少要有60厘米深度。為了方便測算,她們就用紅線在鐵鏟上做了標記。經年累月,每把鐵鏟的磨損痕跡都恰好留在約60厘米的位置。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要種野菠蘿”,是那段時間她們愛說的順口溜。陶鳳交笑稱,野菠蘿長滿了尖銳的倒刺,僅有的帆布手套起不到保護作用,“種一趟野菠蘿回來,手掌都被扎開了花!
能把“手掌開花”當作笑談,是因為在與自然的對抗中,陶鳳交和姐妹們幾次險些付出生命的代價,“說這些樹是我們用命種出來的,一點也不夸張!
陶鳳交舉例,一次雇船到對岸運肥,船只幾乎被風浪掀翻,她們拼了命才從海里爬回到岸上······
說起往事,她仍心有余悸。
嬗變,棋子灣畔樹起綠色豐碑
晚上8時許,夜幕中的昌化鎮(zhèn)歸于沉靜,陶鳳交也迎來了一天中最放松的時刻。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陶鳳交帶領的“植樹娘子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揮灑汗水,終于結下了累累碩果——360余萬株木麻黃,筑起了1.88萬畝海防林。該縣林業(yè)局局長文繼戀介紹,2010年昌江完成海防林建設任務時,全縣海防林面積超過5.2萬畝,由“植樹娘子軍”完成的面積占比超過36%。
他說,陶鳳交團隊種下的海防林,對棋子灣沿海地區(qū)降雨量增加、空氣質量提升等,都有直接的促進作用。當前,棋子灣形成了獨特的小氣候,生物多樣性凸顯,景觀層次變得豐富,來過冬的候鳥越來越多?梢哉f,“植樹娘子軍”用她們的汗水,改變了這一片地區(qū)維持千年的沙漠地貌,創(chuàng)造了海南生態(tài)建設史上的一個奇跡。
這個奇跡,給昌化乃至昌江帶來什么?
如今的棋子灣渚清沙白,放眼望去綠洲成片,十數家大型企業(yè)先后來此投資。今年“五一”期間,位于棋子灣畔的開元度假村天天客滿,500多間客房供不應求,酒店總經理杜覺祥說,曾經寂寂無名的海灣已搖身成為海南西部的熱門旅游目的地。
“陶鳳交團隊是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踐行者,她們以自己的實踐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真義!辈枳遄灾慰h縣委書記黃金城說,對昌江而言,陶鳳交團隊的可貴之處,不僅在于她們創(chuàng)造了生態(tài)奇跡,也在于她們發(fā)揚了“不畏艱難、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樹立了在新時代弘揚“紅色娘子軍”精神的典范。這種精神,激勵著昌江干部群眾迎難而上、艱苦奮斗。
海南日報記者在昌化鎮(zhèn)看到,為弘揚“植樹娘子軍”精神,昌江縣委、縣政府建起了“昌江植樹娘子軍紀念館”,用翔實的文字、圖片、實物等充分展示陶鳳交團隊的先進事跡。一位紀念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前不久,幾名四川游客還從紀念館一路找到陶鳳交家里,只為了見一見“植樹娘子軍”的領頭人。
堅守,娘子軍精神代代傳承
為了配合采訪,陶鳳交向打零工的酒店請了半天假。回家前,記者把桌上沒吃完的點心打包給她。她一路笑著拎在手里,到家便四處尋她的孫兒:“看奶奶給你帶什么回來了?”
植樹20多年,陶鳳交直言虧欠家人許多。為了不辜負姐妹們的信任,剛承包工程時她干脆在沙丘上“安寨扎營”,帶著兩個半大的孩子住在棚子里。大兒子剛滿15歲,就跟著看圃育苗;小兒子剛滿7歲,就獨自在家做飯,常把米飯煮糊……
最讓她覺得歉疚的是,家人沒少因為她種樹而遭受非議——驅趕啃咬樹苗的牛群,養(yǎng)牛人鬧到家門口;被誤會種樹是為了圈地,外村人挑來豬糞迎頭澆下……一份清白、一份清靜,是她唯一能給孩子們的“補償”!叭珖鴦趧幽7丁薄叭珖思t旗手標兵”等滿墻的榮譽,沒有給這個家庭帶來太多物質上的改變。
“這沒什么說的,有手有腳為啥要靠別人?”剛從林區(qū)回來的陶鳳交大兒子曬得黝黑,眼前的兩層小樓是他幾年前湊錢蓋的,“我和弟弟每次在林區(qū)巡邏都很驕傲。這些樹,是我媽和她的姐妹們一棵一棵種起來的。如今,到我們兄弟倆去看護它們了!
和陶鳳交的兩個兒子一樣,文英娥的兒媳心疼年近80歲的婆婆,一把扛過了婆婆的鐵鍬和扁擔,把自己的名字“陳開秋”寫在“植樹娘子軍”的名單上。年輕的面龐在隊伍里多了起來,人們都說:“‘植樹娘子軍’后繼有人了。”
崇尚模范、愛護模范的氛圍在昌化鎮(zhèn)日益濃郁。該鎮(zhèn)黨委書記張周勝介紹,近年來,當地黨委和政府不斷加強對陶鳳交團隊的關心,一方面為她們保留植樹補種工作,一方面為她們請來醫(yī)生醫(yī)治舊疾,在其家人的工作生活上也盡可能提供幫助。
兩個兒子當上護林員,植樹事業(yè)后繼有人,這讓陶鳳交頗感欣慰。現在,盡管海防林的樹木量已經飽和,她和姐妹們還是會不時到海灘上護護樹、補補苗。
她心里始終記著一件事:“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來海南視察時,在省博物館前跟我握了手,鼓勵我繼續(xù)植樹造林、改善生態(tài)。我牢記總書記的話,會堅持種下去,直到走不動為止!
2020年1月,陶鳳交正式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現在已經是入黨積極分子了。
(本報石碌5月1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