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9月27日電(單鵬 張浪)由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承辦的“中國考古百年”系列活動之“紀念金沙遺址發(fā)現20周年國際學術會議”27日在成都舉行。
今年是中國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也是金沙遺址發(fā)現20周年:2001年2月8日,金沙遺址“一醒驚天下”,被譽為“二十一世紀中國第一項重大的考古發(fā)現”。20年來,金沙遺址聚落群已陸續(xù)發(fā)掘133個地點,發(fā)掘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
本次會議特邀考古機構和高校的專家學者共聚成都,集中呈現近年來金沙遺址最新研究成果。會議召開之際,正值三星堆新一輪發(fā)掘進行中,與會專家結合三星堆最新考古發(fā)現,探討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的關系。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周志清表示,根據金沙遺址情況,并結合十二橋文化和羊子山祭祀臺遺址,可推測出當時在成都西邊有較大的、以金沙為中心的聚落群,“根據三星堆最新研究成果,可能要重新認識或評估三星堆與金沙的關系!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彭邦本表示,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空間上鄰近、文化面貌相同,屬于同一個文化共同體,“兩者屬于同一個政治和信仰共同體,是青銅文明時期一個區(qū)域的共主文明王朝,三星堆古城早于金沙古城,兩者在晚商有一個并存時期!
彭邦本從古城規(guī)模,尤其是出土器物的規(guī)格推測,三星堆古城主人是當時蜀地聯盟共主,金沙古城是聯盟核心成員國。三星堆古城在商周之際出現衰落,而后金沙古城繼續(xù)繁榮發(fā)展,此后時期聯盟共主轉為金沙古城主人,“三星堆—金沙共同體代表的上古蜀地文明起源很早,而且與黃河流域五帝三代時期大致一樣,處于邦國林立的早期文明狀態(tài),并受到黃河流域影響,但始終處于邦國聯盟狀態(tài),似乎始終沒有出現郡縣制,因而在東周以后逐漸落后于中原,最終被秦兼并。”
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唐際根認為,三星堆—金沙遺址代表了神權與王權相結合的文明,是長江流域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反映;三星堆—金沙遺址見證的是以長江特定環(huán)境為背景、以本土文化和本土傳統(tǒng)為基礎構建起來文明,這支文明具有獨特祭祀系統(tǒng),又借鑒、吸收了周邊諸多先進文化,尤其是中原青銅文化所滋生的神權加王權的文明體系。
唐際根指出,“三星堆—金沙遺址應該放到長江流域整體中考慮。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可以考慮以‘長江流域青銅文化遺址群’或者‘長江流域文化帶’這樣的集合概念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