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候鳥”老人組團到基層宣講,助推黨史學習教育走向深入
銀鬢傳黨音 夕陽分外紅
■ 本報記者 葉媛媛
在定安,有一支由5名“候鳥”老人組成的宣講團格外引人關注。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yè),平均年齡接近70歲,平均黨齡超過40年。正因如此,他們給團隊取名“夕陽紅”。
今年3月起,“夕陽紅”宣講團深入基層,將黨史學習教育的課堂搬進紅色景區(qū)、紀念展館,將黨的聲音、紅色故事傳至鄉(xiāng)村、社區(qū)和學校,用一場場充滿熱情的講述,發(fā)揮著老黨員的光與熱。
熱情高漲
“候鳥”紛紛盼“成團”
今年3月31日,一條關于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的消息,讓定安夕陽紅“候鳥”人才工作站的微信群一下子“熱鬧”起來——
“要不咱們也組個宣講團,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助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同意,咱們這群‘候鳥’來自各行各業(yè),又是老黨員,應該發(fā)揮帶頭示范作用”“這個想法非常好,我支持”……
宣講團的統(tǒng)籌者、夕陽紅“候鳥”人才工作站黨支部書記付子云說,不到一天的時間里,大伙不光迅速地統(tǒng)一了“組團”的想法,連初步的策劃方案都基本謀定成型,群里不少老黨員都想報名參加。
可名額有限,選誰做講師最合適?付子云直言,“這事不好辦”,但大伙的熱情很快打消了他的顧慮,“有幾名老黨員原本都入選了,最后因為普通話不夠標準落選,可他們非但沒有絲毫怨言,反而后來還作為志愿者,一直支持我們團隊的宣講活動!
通過層層選拔,胡國梁、唐云蓮、趙文藝等5名老黨員最終脫穎而出,成為宣講團講師。隨后,為把好黨史學習教育的方向和重點,他們邀請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主任、教授李斌授課,還前往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等地深入學習,努力提升自身黨性修養(yǎng);I備宣講團期間,他們還常常共讀黨史書籍、上臺演練互評課堂提升宣講水平。
因材施教
讓宣講更接地氣
宣講要接地氣,在基層才會受歡迎。然而,要將高大上的理論講得通俗易懂、深入人心,這并非易事。
“要想老百姓聽得懂、坐得住、學得進,我們就要以百姓的視角、群眾的語言去講述他們感興趣的內容。”75歲的胡國梁是夕陽紅宣講團中年齡最大的講師,他向記者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比如,臺下的聽眾是學生,我們就得在授課中突出故事化,通過互動問答、表演等形式,將黨史學習教育的內容融于身邊事,讓孩子能聽懂、也愛聽;如果是給老干部講課,我們就得調用平時儲備的黨史知識,借助引人入勝的細節(jié)故事,去激發(fā)他們的聽講興趣!焙鷩航榻B,也就是根據受眾年齡層等特點,調整授課內容。
60多歲的講師唐云蓮是內蒙古人,對當地不少黨史故事頗有研究。她在宣講時則注重融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這樣的方式在學校宣講時廣受好評。
“有聽眾曾向我反饋,每次來夕陽紅宣講團聽講,都很受觸動,仿佛自己回到故事發(fā)生的年代,成為故事中在人物。這也讓他們對當下的生活有了更深的體悟。”付子云說。
知行合一
多為群眾辦實事
據統(tǒng)計,從今年3月開始,夕陽紅宣講團已在定安、文昌等地開展近20場宣講,足跡遍布多個鄉(xiāng)村、社區(qū)、學校和企業(yè),惠及聽眾近2000人。可在付子云看來,這支宣講團的特點不光在于“講”,更在于“做”。
胡國梁也表示:“作為一名老黨員,我們要求自己在接受黨史學習教育的同時做到知行合一,在實踐中發(fā)揮黨員的示范帶頭作用,帶動更多年輕黨員為人民服務。”
付子云介紹,今年以來,除了日常授課,宣講團還組織黨員干部開展多次“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比如,到城區(qū)、村莊參與衛(wèi)生整治,舉辦文藝匯演豐富當地群眾業(yè)余生活,借助“候鳥”人才力量開設健康、文化藝術、金融、國學等講堂……
據悉,包括夕陽紅宣講團在內,目前定安共組建了9個宣講團和30余支宣講小分隊,廣泛深入一線巡回宣講。目前已開展宣講活動350場次,覆蓋黨員群眾8.5萬人次。在各方宣講力量的帶動下,定安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進基層,在全縣上下形成“處處是課堂,人人學黨史”的濃厚氛圍。(本報定城10月2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