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昌—正文 分享
文昌:“雙減”政策落地有聲 課后服務提質增效
2021年11月16日 14:05  來源:文昌市人民政府網

  自2021學年秋季開學以來,文昌市各中小學全面落實“雙減”政策相關要求,各小學紛紛結合校情,采取“基礎服務+特色服務”相結合的模式,開設形式多樣的課后服務,最大限度滿足各年級學生的不同需求,為家長解難題、為學生減負擔,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伴隨著悠揚的琴聲與歡樂的笑聲,記者來到文昌市第五小學開設的智慧小提琴班,看到學生們正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演奏技巧。學習過程中,孩子們互相交流著學習心得,現場氣氛活躍,藝術氛圍濃厚。智慧小提琴班的開設不僅讓學生們感受到了小提琴的樂趣,更讓學生們在白天基礎教育課堂上緊繃的學習狀態(tài)得到放松。

  文昌市第五小學三(5)班學生符馨云說:“我覺得小提琴課非常有趣,又非常好玩,還能學到很多知識,老師也非常友好,大家都非常喜歡上小提琴課。”

  從小提琴課堂出來,記者看到操場上,一群孩子正揮舞著彩繩,上下翻飛,充滿著青春活力與向上朝氣,這是文昌市第五小學開設的花樣跳繩特色課堂。足球場上,學習踢足球的孩子利用休息間隙,在老師的帶領下,玩起了“丟手絹”的游戲,校園里到處洋溢著歡聲笑語。

  記者了解到,自今年秋季開學以來,文昌市積極行動,多措并舉,有序開展課后服務工作。各小學在全面了解學生興趣特長和充分征求家長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校情采取“基礎服務+特色服務”相結合的課后服務模式,精心制定了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課程,全方位實現課后服務全覆蓋,既緩解了家長接送孩子難的問題,也為學生多元化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文昌市第五小學副校長林淑美說:“課后服務的內容,它其實主要包括基礎托管服務,在托管時間內,主要是安排科任老師輔導學生完成課內的作業(yè);第二個項目就是特色托管服務,在不加重學生作業(yè)負擔的前提下,我們學校以‘至善至美’為理念,構建‘善美’校本課程,開設‘語’、‘創(chuàng)’、‘藝’、‘健’、‘品’等5大門類的10個項目的校本課程,具體有書法、古詩詞誦讀、七巧科技、小提琴、大合唱、舞蹈、繪畫、跳繩、乒乓球、足球、游泳等項目!

  文昌市第五小學學生家長符曉娜說:“首先是從經濟來說,減少了很多這個課外服務培訓班的費用;其次就是這個接送比較方便;再者就是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參加體育鍛煉,還有家務勞動,可以增進家庭之間、孩子之間的溝通,就是相當于勞逸結合這樣。”

  下一步,文昌市將深入挖掘學校主陣地作用,不斷豐富課后服務的形式與內容,完善課后服務工作機制,把課后服務工作做細、做實、做好、做出成效,推動教育更有溫度,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來源:文昌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唐春霞)

編輯:陳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