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21日消息(記者 蒙健)根據全國近期新冠疫情形勢,12月20日,海南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發(fā)布家庭聚餐食品安全消費提示,切實防范食品安全風險和新冠疫情風險,建議廣大市民盡量在家就餐,提醒廣大消費者家庭聚餐也需注意食品風險防范。
海南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提醒,廣大市民應充分了解家庭自制尤其是地方傳統(tǒng)食物加工注意事項和食物中毒風險。要增強食品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謹記食物中毒事件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不吃野生菌,不吃霉變、腐敗與過期的食品;要科學看待傳統(tǒng)食物、自制食品的安全性,要注意食品烹飪加工環(huán)節(jié)的清潔衛(wèi)生,要妥當冷藏與儲存食物。
同時,要理性選購食材。家庭聚餐建議理性選擇食物種類,優(yōu)選常見食材,不可過分追求新奇食材,盡量選購當季新鮮的食物,要從正規(guī)途徑購買。
海南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介紹,我國近幾年發(fā)生的由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食品有發(fā)酵的玉米面制品、變質銀耳及其他變質淀粉類制品,如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等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制作的湯圓和以糯米加工后做成的吊漿粑、河粉、腸粉等食品為主。此外,避免產生米酵菌酸,泡發(fā)木耳、銀耳等時間不宜過長,泡發(fā)后應及時加工食用;不能食用隔夜泡制加工的銀耳、木耳及其制品;不要食用已變質的銀耳或木耳。
海南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表示,家庭聚餐時,在享受美食與聚會快樂的同時,要注意食品安全,不鋪張浪費,提倡公筷公勺,共同守護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