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昌—正文 分享
文昌94歲"三公":心系學校,為教育"鞠躬盡瘁"
2022年04月23日 11:04  來源:南國都市報
文昌九旬老人符國仲把畢生心血獻給教育事業(yè)
文昌九旬老人符國仲把畢生心血獻給教育事業(yè)

  文昌94歲“三公”:心系學校,為教育“鞠躬盡瘁”

  退休老教師舉家捐資千萬助學

  文昌退休教師符國仲今年94歲高齡,雖離開講臺多年,但他一刻都沒有真正離開過曾經耕耘過的學校,這位將教育視作生命的“教書匠”,用他的言行影響著身邊無數人。數十年間,他發(fā)動家人共同捐款千余萬元用于當地教育事業(yè),幫助無數學生圓夢!拔視䦟⒔逃壬剖聵I(yè)一直做下去!狈麌僬f。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吳岳文 文/圖

  號召家人捐資助學 學生是他的心頭肉

  4月22日,記者在文昌見到了符國仲,他看上去很普通,個頭不高,滿頭銀發(fā),身材瘦小,但精神抖擻。符國仲是文昌市文教鎮(zhèn)宋六村人,今年94歲。因在家里排行老三,村里人都尊稱他為“三公”。

  退休后,符國仲的日子過得卻不平凡,他四處奔波,為當地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鞠躬盡瘁”,30多年來全家共捐助1000多萬元,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成立“教育基金”獎勵老師和學生,以博大的胸襟和無私的情懷在當地默默奉獻。

  符國仲是文昌市師范學校第一屆學生,后因家庭貧困而輟學;氐酱謇锏姆麌佼斄肃l(xiāng)村教師,站上了宋六小學的三尺講臺。他執(zhí)教31年,其中29年都獻給了宋六小學。1980年,符國仲退休后,他沒有像一些人喝老爸茶、打麻將,而是經常到校園里關心學生,和老師們交流。校園里歡聲笑語的學生是他的心頭肉,學生放學見到他,都會禮貌地道一聲“三公好”。

  校園里,“符國成教學樓”、“符國成圖書館”的字樣格外醒目。“符國成是我弟弟,我只不過是出力,改善學校辦公條件和成立教育基金,大多數錢都是我弟弟出的!狈麌俸翢o保留地把捐資助學的功勞推給在島外經商的弟弟符國成?墒青l(xiāng)鄰們都知道,沒有“三公”符國仲的發(fā)動和召集,不會有宋六小學的今天。

  村民介紹,符國仲一家對宋六小學的捐助,最早是從1990年開始的,他們每年拿出5000元用于獎勵優(yōu)秀師生。符國仲回憶,當年的宋六小學是個“草臺班子”,校舍破舊、雜草叢生,連塊像樣的黑板都沒有,就連老師們上廁所都要跑到校園外面去找。這一切都被符國仲看在眼里,他召集家里人開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家庭會議,家人都非常支持他的想法,共同捐了13.5萬元。

  為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符國仲還親自帶著學校的校長、老師到深圳、珠海、香港學習考察,最后找到了胞弟符國成,對他說:“你應該記得我們小時候是怎么度過的,現在你有了成就,希望你不要忘記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我寧愿自己沒錢,也要想方設法改變村里孩子的命運!薄叭狈麌俚囊幌挻騽恿说艿埽麌杀硎驹敢饩柚200多萬元。有了符國成的捐款,村里的鄉(xiāng)親們受到感染,陸續(xù)地參與捐助。

  成立教育基金 學生上重點中學每年獎1萬

  解決學校辦學資金問題之外,要想改變當時學校的辦學條件,就要涉及學校教學用地。這是另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村民都不愿意主動讓地用于學校建設校區(qū),當時符國仲絞盡腦汁、不厭其煩地到村干部、村民家里勸說,還承諾自掏腰包給村民賠償。符國仲的這種精神感動了村民,很多人都無償出讓了土地。隨后學校的教學樓、圖書館拔地而起。修建教學樓時,符國仲經常到工地督工,每一塊轉,每一株樹都傾盡了他的心血。

  當時,符國仲盡心盡力改善學校硬件設施后,認為改變學生的命運不僅僅在辦學條件,因為有很多家庭困難的學生上不起學,不得不輟學打工。為此,他繼續(xù)號召家人和鄉(xiāng)親們捐助。1996年,在符國仲的積極走動下,正式成立以符國成命名的“符國成獎學金”。符國仲告訴記者,籌集教育基金,他們全家上下都出了力,他錢不多,就捐退休工資;兒女、侄子們也積極響應,每次都是捐幾萬元;弟弟符國成是捐助主力,大部分錢都是他出的。

  為讓獎學金真真正正用到學生、老師身上和學校的建設上,符國仲一直參與獎學金的管理。剛開始獎勵的幅度有點小,每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好的學生要獎勵,老師也獲得獎勵;有學生考上文昌中學,考上一個就獎給老師500元;考上文昌中學等重點中學的學生,一年獎勵4000元,直到大學畢業(yè)。學校只要取得成績,就會有獎勵。無論是老師的論文獲獎,學生們在比賽中獲獎,還是獲得“優(yōu)秀教師”、“三好學生”稱號的全部都有獎勵。

  2013年,為了學校的后續(xù)發(fā)展,“三公”再一次找到符國成,符國成再一次捐助了700多萬元,將獎學金的金額翻了一番。在宋六小學畢業(yè)的學生考上文昌中學等重點學校,每年給予1萬元的獎勵,直到大學畢業(yè)。所有任課老師獎勵1000元。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一個優(yōu)秀學生身上就要獎勵10萬元,這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目。30多年來,符國仲積極號召捐款,僅他一家就捐助了1000多萬元。

  記者看到,宋六小學雖是一間鄉(xiāng)村小學,但教學樓宏偉壯觀、校園絢麗多彩、景色宜人。學校主要負責人介紹,這里的學生勤奮好學,每年都有一批學生考上文昌市的重點中學。記者走進學校時,正值課后休息時間,不少學生正從教學樓中走出來,在學校操場的綠茵旁休息,在水泥步道上漫步,大家的精神狀態(tài)都很不錯。

  “將來我不在了 讓子女繼續(xù)做教育慈善”

  符國仲有一本袖珍型的記賬本,平常就裝在襯衣的口袋里,看起來非常破舊,但是這里面記載著所有的捐助和花銷。符國仲告訴記者,他現在已經94歲了,把賬目記得清楚一點,可以做到問心無愧,自己心里面也踏實。

  符國仲對學校的發(fā)展慷慨解囊,卻對自己十分吝嗇。他平時很少在外面吃飯,即使在外面吃飯,也常常將剩下的飯菜打包回家,從不亂花一分錢。

  “符國仲老師心系教育,關懷子孫后代,也關愛當地年歲大、家庭困難的老人!蔽牟兴瘟W校長鄭有東告訴記者,除了符國仲的弟弟對學校長期的支持幫助外,符國仲也多次拿出自己的工資來關愛老人,幫助孩子。除了心系農村教育事業(yè)外,符國仲還經常關愛村里的孤寡老人,經常給他們送肉,逢年過節(jié)還要給他們買雞買菜!坝袝r候老人們想買東西,但是沒有錢,‘三公’就讓他們把賬記在他的名下!编嵱袞|說,符國仲的舉動感動了很多人,很多他幫助過的學生在逢年過節(jié)時都會過來探望他。

  “沒有知識的下一代就沒有未來,我會將教育慈善事業(yè)一直做下去!”符國仲告訴記者,他小時候讀書條件非常艱苦,因為家里貧困,吃不上飯是常事。他認為讀書能夠改變命運,他就一直堅持讀書,畢業(yè)后他如愿以償地當了老師,在教育崗位上奉獻了半生。符國仲認為自己對當地教育事業(yè)的貢獻還不夠,就下決心振興當地的教育事業(yè)。符國仲一直堅持這個信念并努力奉獻著,他向村民承諾,即使將來他不在了,也要讓子女將教育慈善事業(yè)繼續(xù)做下去。

編輯:陳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