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南日報客戶端丨記者李美琴
從對足球的一無所知和物資條件的“一無所有”到成為海南足球領域的“金字招牌”,從以踢足球“立足社會”為單一目的到走出體教融合發(fā)展之路,瓊中女足經過近17年的探索,培養(yǎng)出一代代“走出大山”的孩子,足球和教育成為他們未來發(fā)展的底氣。隨著“瓊中女足”招牌越擦越亮,它走出的體教融合道路也開始促進足球運動走向校園、走向社會。
瓊中女足體教融合發(fā)展,帶來1+1>2效應
“體教融合模式是我們通過十幾年時間,結合瓊中當地人文、經濟特點,不斷摸索、不斷總結得來的!焙D檄傊信憧偨叹毿ど皆诮邮芎D先請笥浾卟稍L時這樣說道。瓊中女足作為海南體育行業(yè)一項“金字招牌”,積極探索體教融合模式。
所謂的體教融合模式,首先得益于創(chuàng)新體制改革,瓊中大力支持成立瓊中女足管理中心,將其納入教育局直接管理;其次是需要制定專業(yè)的時間表,科學劃分學習、訓練和休息時間,幫助孩子們德智體均衡發(fā)展;從小抓起也是體教融合模式的一個特點,教練們從幼兒園選材,讓這些好苗子從小學開始接受體教融合模式的培養(yǎng)。
“通過參加體育運動,孩子們不僅能夠完成學業(yè),還能夠收獲世界冠軍的榮譽。他們未來能夠走上職業(yè)球員、足球教練、體育教師等體育領域相關崗位!闭勂痼w教融合模式培養(yǎng)下的孩子們未來的出路,肖山這樣對記者說。
能成為職業(yè)運動員的孩子是少數,那么如何保證這群孩子未來的出路呢?瓊中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通過“3+2”的方式,將符合條件的、有足球特長的適齡學生統(tǒng)一安排至海南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進行3年?茖W習,再進入海南大學完成2年的本科學業(yè)!斑@種教育兜底,讓孩子們未來有了更多的選擇!杯傊欣枳迕缱遄灾慰h教育局局長向海南日報記者介紹。
通過體教融合,孩子們未來的職業(yè)道路更加明晰,“足球讓這群深山里的孩子見到了大海、見到了大雪!痹谛そ叹毧磥,體教融合的意義不僅在于“立業(yè)”,還在于“成人”,“體育人的黃金時間很短,因此,讓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打開心靈的窗、擴寬看世界的眼,比拿獎牌還要重要!
榮譽、謀生,甚至更重要的成長——這樣1+1>2的效應,或許就是體教融合帶給這群深山孩子們的意義。
推廣瓊中女足經驗 足球運動走向校園、走向社會
有了瓊中女足的經驗,瓊中決定自2021年起,用3年時間,擦亮女足品牌,打造瓊中女足體教融合示范區(qū)。
瓊中女足目前已在海南6個市縣招生,未來還將面向全國招生。要推廣經驗,起點不應該只是在瓊中,敖林介紹道,“擴大招生范圍,不僅有利于推廣經驗,還進一步挖掘了更多優(yōu)秀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將這些苗子們分到3所縣里的優(yōu)質學校,讓他們享受優(yōu)質的師資、物資資源,壯大瓊中女足實力!
據了解,瓊中還將與國內體育研究領域強校華東師范大學合作建立足球學校,給予女足更好的師資、物資條件。
瓊中已經在全縣推廣瓊中女足體教融合經驗。日前,瓊中制定出臺《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以校園足球為切入點,全縣探索體教融合實施路徑。該《實施方案》將足球納入義務教育階段必修課程,提出要求確保在校生每周擁有不少于2小時足球活動時間。財政方面,累計投入了近1億元建設足球場地及硬件措施。
據統(tǒng)計,目前瓊中29所學校成立校園足球隊83支,深入參與足球運動學生達1.8萬余人,占在校生總數70%以上——瓊中足球運動得到普及。而自全面普及足球運動以來,全縣教育教學成績呈上升趨勢,這是"雙減"成效的例證,也是瓊中體教融合模式發(fā)展的力證。
現(xiàn)任瓊中女足U15男足主教練陳巧翠是第一代瓊中女足選手,當年考上了海南師范大學的她在畢業(yè)后選擇回到瓊中,投入足球教育事業(yè),“我是瓊中女足發(fā)展的受益者,我會用親身經歷,讓更多人看到體教融合發(fā)展的益處。”
“瓊中女足成立之初,足球對很多學生和家長是陌生事物,而現(xiàn)在,足球卻讓他們看到因材施教、因興趣施教的可能性!蔽覀兿M缧ど娇偨叹毸f的那樣,讓更多孩子能夠看到體教融合帶給他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