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爽的敘事,溫情的視角 宏大主題紀錄片也可如此有趣
近日,TVB口碑紀錄片《無窮之路2:無價之!烽_播,講述可可西里、長江、西雙版納等地生態(tài)保護的背后故事,像第一部《無窮之路》一樣,再次得到大眾的關注。全面的講述視角、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故事,以及充滿親和力的拍攝方式,讓觀眾看到了宏大主題紀錄片也可以接地氣、有趣、鮮活的獨特氣質。
記者 師文靜
充滿趣味性的紀錄片
2021年播出的《無窮之路》用鮮活的人物、溫情的故事、接地氣的視角,讓“脫貧攻堅戰(zhàn)”五個字落了地,讓更多人身臨其境般感受到這個進程中的社會變化。這部紀錄片節(jié)目入選“廣電總局2021年度優(yōu)秀海外傳播作品”,片中的主持人陳貝兒憑借真誠、親切的主持風格大獲好評,收獲“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榮譽。一年過去,《無窮之路2》播出,主題聚焦生態(tài)保護的努力和成果,同樣接地氣、鮮活有趣,再次贏得好口碑。
《無窮之路2》第一站是可可西里。通過影像資料、解說、保護者采訪、全景拍攝等手法,給觀眾迅速科普了可可西里幾十年來動物保護、生態(tài)保護的演變歷史。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可可西里遭遇毀滅性的動物虐殺浩劫,屠殺者13秒就可以剝掉一張藏羚羊皮,藏羚羊被大面積屠殺,只剩幾萬只。隨著政府保護措施的推出,以及幾代巡護員和志愿者“以生命換生命”的接力保護,換來無人區(qū)珍貴野生動物的安寧生活,實現(xiàn)人與動物的和諧共處。離開可可西里,紀錄片主創(chuàng)來到長江沿岸,關注長江魚類保護,講述了長江十年禁漁背后,科學家、志愿者護漁隊等各類人群對珍稀野生魚類的保護。經過努力,江底魚的數量明顯增多,而且還引來成群結隊的水鳥。而在大理洱海的一場湖進人退的洱海保衛(wèi)戰(zhàn),讓面臨環(huán)境危機的洱海重生。陳貝兒采訪民宿經營者、垃圾打撈志愿者、相關部門負責人、環(huán)保人員等,全面地呈現(xiàn)洱海環(huán)境的蛻變。
在“大象歷險記”一集中,紀錄片團隊采訪的是西雙版納“離家出走的大象群”所經之地。大象群經過田野、村莊、縣城、公路繞了一圈,經過17個月后又安全回到棲息地,在沿途發(fā)生很多有趣的事,大象吃了村民的莊稼,甚至還進入廚房吃菜、吃米飯、吃鹽,有村民說莊稼來年還可以再種,但大象只來一次,就放開了讓它吃。在大象棲息地也發(fā)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象爸爸”陳繼銘和喝羊奶長大的大象“羊妞”的故事,就非常感人,“象爸爸”把“羊妞”像養(yǎng)女兒一樣養(yǎng)大,竟然養(yǎng)出了父女般的深厚情感。在新疆天山也有很多雪豹保護志愿者,滿山搜集雪豹蹤跡,然后匯總給政府制定保護政策。在政府和動物保護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當地牧民也開始慢慢轉變對雪豹的態(tài)度,原諒了吃羊的雪豹,甚至在家里掛上了雪豹的照片,把它視為人類的朋友。
這部紀錄片團隊只有5個人,跨越3個月的時間,走過青海、云南、海南等十幾個省市,穿越沙漠,潛入海底,經歷了極限沙塵暴,體驗了無人區(qū)讓人失溫的苦寒,帶給觀眾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宏大敘事的百姓視角
《無窮之路》在制作上實行的不是當下流行的“高大上”拍攝風格,珍貴之處在于它的平實、樸素和親和力強,創(chuàng)作團隊跟著受訪者上雪山、下海底,半夜查非法捕魚,花六小時爬上千米鋼梯,掛上溜索滑過怒江等,給觀眾帶來的是非常強烈的現(xiàn)場體驗感、參與感和沉浸感。觀眾會從作品看到“脫貧攻堅”背后的細節(jié)化、人文化、情感化、百姓視角的故事,以及生態(tài)保護背后參與者具體、細微的感受和信念。
這部片子能火,是因為觀眾從中感受到了一股精神氣兒和沖擊力。比如,第一部中,云南農村婦女葉萍從不知道咖啡為何物,到帶領女性村民種的咖啡遠銷海內外,就是很令人感動的故事。那里的女性擺脫貧窮、家暴的苦日子,過上脫貧生活,這個過程雖然波折,但最終“全村的姐姐妹妹終于可以抬起頭來”。這一集脫貧故事的女性視角、滿屏昂揚向上的精神氣兒,真的讓很多觀眾“破防”,深深感受到脫貧攻堅的偉大!稛o窮之路》每一集的敘事都脈絡清晰,就是用平實的視角呈現(xiàn)貧窮、讓觀眾感知貧窮,用強烈的前后對比,呈現(xiàn)出脫貧攻堅工程的偉大之處,沒有刻意的煽情,但故事從村民和環(huán)保工作者的視角講述出來,就有一份很強烈的人間真實感和煙火氣。
值得一提的是,《無窮之路》由TVB新聞部的團隊拍攝,一群新聞工作者卻拍出了很有質感的紀錄片,新聞攝影工作者鏡頭下捕捉的畫面,充滿強烈的現(xiàn)場感,而大量的細節(jié)鏡頭,讓觀眾看到了畫面
之外的余音,非常鮮活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