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后反應越大效果越好?警惕不良反應
2022年11月29日 10:39  來源:文匯報

  祝德秋

  藥品是用來預防、診斷、治療疾病的特殊商品,同時又是一把“雙刃劍”,可能存在對健康有害的一面,即不良反應。

  藥品不良反應是藥品固有的性質,是任何藥品都可能發(fā)生的。有傳言稱,用藥后反應越大,效果越好。這是真的嗎?

  反應越大,抗腫瘤效果越好?

  劉女士因患腫瘤進行化療,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嚴重的惡心、嘔吐、食欲下降、脫發(fā)、皮疹等癥狀。家人和朋友安慰她:“反應越大,效果越好,忍一忍就好了!边@是腫瘤患者在化療、免疫治療等過程中經常會聽到的。

  化療并不是“精準打擊”,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人體正常細胞產生傷害,引起不良反應。一般情況下,化療藥物的劑量加大,不良反應也會增加。從這個現(xiàn)象看,似乎“不良反應越大,化療效果越好”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化療反應與療效之間其實沒有相關性,化療反應大小與患者對藥物的耐受能力、所用藥物種類及劑量相關。

  化療有沒有效果,在于腫瘤細胞對藥物的敏感性,可通過復查腫瘤指標及影像學檢查,進行前后對比來評估療效。而通過化療反應大小來判斷化療效果,是沒有任何依據(jù)的。面對化療反應,患者不能“一忍了之”,應積極采取措施,以減輕不良反應。

  免疫治療與化療的原理不同,療效與不良反應之間的關系也不可一概而論。腫瘤免疫治療是通過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tǒng)來“攻擊”腫瘤,這是免疫細胞與腫瘤細胞之間的“戰(zhàn)爭”。免疫細胞殺傷力增強時,能殺滅更多腫瘤細胞,但殺傷力過于強大時,也會損害正常細胞。

  免疫治療相關不良反應可涉及全身各個器官或系統(tǒng),包括皮膚、結腸、內分泌器官、肝臟和肺等,相對比較少見。最新研究顯示,出現(xiàn)不良反應有可能預示著免疫治療的療效更好,特別是皮膚或內分泌系統(tǒng)所表現(xiàn)出的不良反應,與療效的相關性更大。不過,免疫治療相關不良反應與療效之間的關系,還需要更多臨床試驗來證明。

  服藥后出現(xiàn)痘痘、腹瀉,是身體在排毒?

  小張因身體不適服用中藥調理,服藥后出現(xiàn)了腹瀉、面部痤瘡。她聽媽媽說,這是身體在排毒,藥物起效了。服藥后出現(xiàn)上述癥狀,不能完全認定為“排毒反應”,應根據(jù)病情、藥物成分及功效來判斷。

  中醫(yī)學認為,脾胃積滯或下焦?jié)駸岬幕颊,用藥后可能會腹瀉,瀉后一身輕松,這是濕邪或熱毒等從體內排出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即中醫(yī)治療八法中的“瀉法”;脾胃虛弱的患者,服藥后出現(xiàn)腹瀉,可能是對藥物不能耐受或用藥不當產生的不良反應。

  因此,服藥后出現(xiàn)腹瀉是“排毒”還是不良反應,不能一概而論。患者因對藥物不耐受或用藥不當引起腹瀉,應及時停藥、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調整方藥。此外,服藥后出現(xiàn)痤瘡、皮疹等表現(xiàn),往往是不良反應,患者應及時就診。

  有反應,疫苗才有效?

  注射疫苗后,李先生出現(xiàn)發(fā)熱、口干舌燥、頭暈、乏力等癥狀。朋友說,“這說明疫苗對你有效!币灿腥苏f,“有反應才有效果!边@些說法不靠譜。

  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通過人工減毒、滅活等方法制成不具傷害力的生物制品。它可以刺激人體免疫系統(tǒng)產生一定的保護物質,如特殊抗體等。

  從本質上說,疫苗也是一種病原體,只不過它的危害較小,并且能激發(fā)免疫系統(tǒng),使機體自發(fā)形成相應的抗體。接種疫苗后產生的不良反應與疫苗產生的免疫效應沒有直接關系。按科學、合理的程序接種疫苗,即可充分發(fā)揮疫苗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免疫效果,并將其不良反應控制到最低。

  藥品不良反應會給患者造成傷害,因此在用藥過程中應高度重視。但是,也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擔心不良反應而不敢用藥。合格藥品的安全性是可以信賴的,大多數(shù)不良反應是可以預測和防范的。我國通過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系統(tǒng),隨時隨地收集不良反應報告。通過大數(shù)據(jù)分析,當某種藥品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較多時,就會及時公布,以提高醫(yī)療機構和大眾的防范意識,促進藥物合理使用,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作者為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yī)院藥劑科主任)

編輯:葉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