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的疍家人隨處可歌。本版圖片均由海南日報記者王程龍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慧玲
“魚多多/蝦大大/豐收返去就是過癮/蟹多多/螺大大/阿爸阿媽最精神”……日前,在位于陵水黎族自治縣新村鎮(zhèn)的海南疍家博物館舉辦的開館儀式上,合唱節(jié)目《我們疍家人》驚艷亮相,歌聲悠揚婉轉(zhuǎn)、圓潤柔美,將疍家人勤儉、勇敢的特質(zhì)和海上豐收的喜悅心情娓娓道來。
都說有海的地方就有疍歌。疍歌又稱為“咸水歌”,記錄著疍家人日常生產(chǎn)、生活情景,是疍家人精神、情感世界的真實反映。在此次合唱節(jié)目的表演者中,既有陵水新村鎮(zhèn)漁民小學(xué)的學(xué)生,也有來自新村鎮(zhèn)的漁家女隊——疍家水仙花。
“疍家水仙花隊4名成員都是新村鎮(zhèn)土生土長的疍家人,自小在疍家漁船上長大,平均年齡40多歲。”疍家水仙花隊隊長、新村疍家本土歌者李秋蘭說,該隊隊名源自疍歌《水仙花》,這是一首講述舊時疍家愛情故事的歌曲。
依水而生的人,自然喜歡依水而歌。“想要了解疍家文化,不妨先聽一聽我們的疍家調(diào)!痹诏D家水仙花成員黃麗云看來,疍家人喜歡唱歌是刻在基因里的,她說不清疍歌的起源,但自打有記憶起,母親徐梅彩的歌聲就陪伴著她成長。
海上生活單調(diào)枯燥,唱歌可謂是疍家人難得的娛樂方式,不僅可以解除苦悶與憂愁,還訴說著對親人的牽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疍家漁歌展演。
疍家人以舟楫為家,捕魚為業(yè),那些旋律甜潤婉轉(zhuǎn)的疍家調(diào),迎著海風(fēng),順著海韻,成為每一個疍家兒女的音樂啟蒙!隘D家水仙花成員中,大多是地地道道的漁家婦女,有的做餐飲生意,有的打漁謀生,除了隊長李秋蘭,其余成員都沒有學(xué)過樂器,甚至不認識樂譜!秉S麗云說。
舞臺上,身著疍家服飾的漁家女落落大方,神情自信從容,展示了疍家女子的堅韌和勇敢,歌聲悠悠,把觀眾帶進了魚滿倉的生動勞作場面。
“過去,疍家人一邊勞作一邊唱歌,抓到大魚就唱魚的歌,編織漁網(wǎng)就唱漁網(wǎng)的歌,就連哄著小孩入睡也創(chuàng)作出疍家人的搖籃曲。這些歌有的沒有歌本,完全靠個人的想象力作詞。”如今69歲的徐梅彩仍熱愛哼唱疍家歌曲,“咸水歌取材廣泛,從親情、友情、愛情到個人的喜怒哀樂等內(nèi)心情感,皆可通過歌聲表達!
平日里,疍家水仙花成員各回各家忙活,每逢演出前夕,李秋蘭就會召集大伙一起排練。盡管集體排練的時間并不長,可一到舞臺上,疍家水仙花成員配合十分默契,無論是演繹疍家人生產(chǎn)勞動時的姿態(tài),還是歌唱母親哄睡孩子時的溫情,舉手投足間勾起人們遙遠的記憶。疍家水仙花成員葉雪珠認為,她們雖然沒有統(tǒng)一設(shè)計舞蹈動作,但每次演出,大家都把自己的感情傾注其中,真切樸素的演繹自然容易打動人。
以前,幾乎每個疍家人都會傳唱咸水歌,歌唱形式豐富,或獨自哼唱,或船上對唱,甚至搭臺斗歌。如今,疍家人上岸居住,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喜唱、懂唱咸水歌的人越來越少了。
“咸水歌是祖宗流傳下來的文化,我們不能丟棄!毙烀凡收f,看到女兒登上舞臺演唱疍歌,成為疍家文化的傳播者,她倍感欣慰。她說,希望更多的人能關(guān)注疍家文化的發(fā)展,讓一代代疍家人吟唱的咸水歌更好地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