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新州鎮(zhèn)新英碼頭,漁民晾曬紅魚,準備年貨。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
1月21日,市民在?跂|門市場買干貨。 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市民在瓊海嘉積鎮(zhèn)北門市場買年桔。 特約記者 蒙鐘德 攝
1月21日,市民在?诓⿶郾甭纺曦浭袌鎏暨x春聯(lián)。 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宋靈云
編者按
當時光的車輪進入臘月下半截,中國人文化基因里的生物鐘就開始滴答運轉(zhuǎn)起來。他們辦年貨、買新衣、掃房屋、寫春聯(lián),一切約定俗成、井井有條,大街小巷、城郊鄉(xiāng)野年味漸濃。海南有哪些新舊年俗,年俗怎樣“釀造”出年味,本期《海南周刊》封面帶您感受“瓊做年味”。
掃屋除塵、吃年夜飯、守歲、拜年……各類年俗,藏著中國人對“年”的情結(jié),對過年的重視。一個多月前,第七十八屆聯(lián)合國大會協(xié)商一致通過決議,將春節(jié)確定為聯(lián)合國假日,更是彰顯了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魅力。
老舍先生曾說,“過年是一種藝術(shù)”,他這樣寫道:蓋自有史以來,中國人本是最藝術(shù)的,其過年比任何民族都更復雜,熱鬧,美好,自是民族之光,亦理所當然。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過年“藝術(shù)”不盡相同。在海南,年俗前面往往都要加上一個“做”字,因而過年也叫“做年”。一個“做”字,生動形象地體現(xiàn)了海南人過年的興頭和儀式感。
在海南民俗專家蒙樂生的記憶中,海南的年味在臘月中旬就有了,“育肥雞,舂糯米,買糖條……到了初一,人們開始相互拜年,盡情歡樂幾天,到了十五,過小年,慶元宵,賞花燈。元宵過后,年味漸遠,便是‘春節(jié)過海了,明年再回來!’”
年味涌現(xiàn) 老街辦年貨,家中除灰塵
年俗催生年味,年味滋潤心靈。海南人對年味的感知,往往是從辦年貨開始的。
博愛南路是海口最早的商業(yè)街之一,也是老海口人心目中購置年貨的首選地。每年春節(jié)前,市民符紅香都要到這里置辦年貨。
對聯(lián)、年畫、窗花、中國結(jié)、燈籠……符紅香穿行在一片火紅的“海洋”中,兩只手很快就拎得滿滿當當。將“戰(zhàn)果”放進后備箱,她的下一站是:東門市場。
在東門市場,前去購買紅魚、魷魚、臘肉等干貨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吆喝聲不絕于耳。海南島被大海環(huán)抱,“鮮”味在春節(jié)餐桌上從不缺席。與攤主交談一番后,符紅香買了幾斤紅魚干。
“我老家在儋州,小時候過年,最高興的就是吃紅魚。母親做的紅魚干燉五花肉,又鮮又香,每次我都能多吃一碗飯!2015年,符紅香嫁到了海口,成了家中制造年味的人。每年除夕,她都要學著母親的樣子,準備一盤紅魚干燉五花肉。
年貨,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是一年難得吃上幾回的好東西。時代發(fā)展到今天,大部分年貨已變得不再稀罕,它們所承載的意義,更多的是人們對市井煙火氣的喜愛、對闔家團圓的期盼。
“每次置辦年貨,心里都是暖暖的!狈t香平時喜歡網(wǎng)購,但置辦年貨她還是習慣到實體店選購。她至今記得,小時候聽父母說要去買年貨,她會高興得蹦起來,“從前一天就開始好好表現(xiàn),生怕第二天不帶自己去”。
置辦年貨前,海南人通常會掃屋除塵。
蒙樂生介紹,每年從臘月二十三到除夕的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迎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
在農(nóng)村地區(qū),人們用青竹枝葉捆成的掃帚,將屋頂、屋檐、墻壁等平時不常打掃的地方清掃一遍,將家里的鍋碗瓢盆洗干凈,然后把破舊的、不要的東西扔掉,稱為“送窮”。
為了迎接春節(jié),有的人家還會平整一下家門口的道路或院落,買幾盆金桔擺放在門口,圖個“平平安安”“大吉大利”的好兆頭。
年味升騰 吃著“圍爐飯”,聊聊這一年
除夕至,年味濃。
沒有人能否認,除夕夜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隆重的一個夜晚。在外工作的年輕人回家鄉(xiāng),平時各自居住的親人歸一處,只為奔赴一場期待已久的團聚。
除夕這天一早,海南人把買來的年畫貼在客廳里或門窗上,把對聯(lián)貼在門楣上,有的人家還在家具、農(nóng)具、果樹上貼巴掌大小的“利是”紅紙,給屋里屋外添點喜慶。到了下午,人們在八仙桌上擺放雞、魚、豬肉等,祭拜祖先。
年夜飯是除夕夜的重頭戲。為了這頓家宴,家庭主婦們往往提前十天甚至半個月就著手準備食材,葷的、素的、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菜品十分豐富。
在海口,吃年夜飯也叫“圍爐”。民國《瓊山縣志》記載:除夕夜,“子婦輩盛列酒饌供父母,圍爐”。全家人圍坐火爐旁,火爐上架著一口鍋,鍋湯滾開,將切好的肉和菜往湯里汆,等到屋子里彌漫著香味,年就到來了。
所謂,味不全不成席,人不齊不成宴。一年一度的年夜飯,吃的不僅是食物的豐盛,更是喜慶的氛圍、相聚的溫暖。
“揭開鍋蓋,熱氣騰騰,心好像被擊中了,充滿幸福感!奔易『?诘摹00后”女生張期說,年夜飯往往會吃好幾個小時,年輕一輩向長輩匯報一年來的學習、工作、生活情況,老人在閑聊中說起一些陳年往事。
海南人的年夜飯,食材并不一定要多珍奇、昂貴,但幾乎每道菜,都有著美好的寓意。
雞諧音“吉”,是海南人年夜飯餐桌上的“主角”。此外,臨高人愛吃墨魚,只因臨高話里墨魚叫“hong”,諧音“通”,吃了“hong”,希望新的一年順順利利、萬事融通;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同音,是海南人春節(jié)期間常吃的甜點……
吃完年夜飯,夜色漸濃,此時打開屋內(nèi)各處的燈,守歲就開始了。守歲時,全家老小圍坐在一起,吃點心、干果、桔子。一邊守一邊聊一邊玩,往往是孩子們玩累了,就去睡覺了,老人堅持守到后半夜甚至天明。
“除夕夜的燈,俗稱‘發(fā)燈’。以前,家家戶戶用煤油燈,經(jīng)濟條件不是太好,大家平時攢也要攢下一些煤油,除夕夜的燈點到第二天天亮才熄滅!泵蓸飞浀茫r候過除夕,天還沒黑,家家戶戶就開始點燈、燃香,廳堂里香煙繚繞、燭光輝映,連廚房、雞寮里也亮著燈光,通宵達旦。
如今,煤油燈早已被電燈、LED燈取代,但除夕夜亮燈的年俗仍在延續(xù)。
年味擴散 串門拜年去,唱歌又看戲
除夕深夜12點鐘剛過,十里八鄉(xiāng)的鞭炮聲便熱熱鬧鬧地響起來,新的一年正式開始。
在海南,初一這天忌殺生、忌說不吉利的話,海口等地流行吃齋菜煲。早上起床后,家庭成員之間互相拜年問好,長輩會給晚輩派發(fā)紅包,出門碰見街坊鄰居,也會互相拜年。大年初二是省親日,出嫁的女子會帶著丈夫和子女回娘家,岳父岳母設宴招待,并用紅紙包糖果、甜饃等給女兒“迎路”。
陵水人拜年,檳榔是必需品,遞上檳榔給別人拜年,傳遞著熱情和敬意。過年前兩三天,家家戶戶會準備足量的“檳榔角”,即把一個檳榔切成四瓣,再給蔞葉涂上特制的配料后疊成“小三角”備用。拜年時,晚輩把一小瓣檳榔配上一個“小三角”放在掌心,雙手捧著,一邊說著新春祝福語一邊恭敬地遞上。長輩笑著接過檳榔,給晚輩發(fā)壓歲錢。
在瓊海等地,女子婚后第一次帶丈夫回娘家拜年,需自備鞭炮,進門前放一串以表告知。叔伯等需準備好一桌飯菜,招待新女婿。
新春佳節(jié),戲曲演出必不可少。海南農(nóng)村地區(qū),各村一般春節(jié)前就會聯(lián)系好戲班,約定哪天去村里演出,這叫“綁戲”,瓊劇、公仔戲是比較常見的“年戲”。到了那天,戲班登臺敲鑼、熱場,村民們端著板凳三五成群走到戲臺前坐下,外村人也趕來看戲,現(xiàn)場人頭攢動,十分熱鬧。
此外,海南不少地方有唱歌慶歲的習俗。臨高人唱哩哩美、儋州人唱調(diào)聲、東方人唱軍話民歌……瓊島過年,山海間都是好歌聲。
在昌江地區(qū),還有過年蕩秋千的習俗。明正德《瓊臺志》記載:“城鄉(xiāng)俱作秋千。用四木,兩分相叉為架,高而垂下者為女秋;二木如柱,兩孔橫架,短而翻轉(zhuǎn)者為男秋!笔幥锴У娜兆右话氵x在正月十二,大家邊蕩邊唱歌,興起時還做幾個高難度動作。
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的最后一天,也是最后的年味狂歡。這天晚上,?诟堑貐^(qū)華燈璀璨、人流如海,年輕人在紅燈流彩的映襯下執(zhí)手換花,換吉納祥,稱作“換花節(jié)”。
年味新傳 看場排球賽,“村晚”我登臺
約定俗成即稱俗,既然有傳統(tǒng)年俗,也就有新年俗。蒙樂生說,隨著時代的變遷,年俗也在“更新”。比如辦村晚、看排球賽、出門旅游,就是近年來海南新興的過年方式。
1992年出生的吉昌超記得,少年時,每年春節(jié)前他都要站在椅子上,踮起腳尖、伸長胳膊去掃屋頂?shù)幕覊m。如今作為東方市三家鎮(zhèn)樂安村黨支部書記的他,有更重要的“迎春任務”——籌備村里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
“經(jīng)過篩選,目前已確定節(jié)目23個,包含歌曲、舞蹈、小品、T臺秀等!1月27日,吉昌超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2014年,樂安村舉辦了首場“村晚”,那時還在上大學的吉昌超是主持人。此后,他幾乎每年都參與樂安“村晚”的籌備工作。2024年春節(jié),樂安村將第六次舉辦“村晚”。
“曾經(jīng)上臺雙腿‘打擺子’的村民,如今毛遂自薦表演節(jié)目!奔榻B,在剛剛結(jié)束的“村晚”主持人選拔中,共有11名選手報名,年齡最大的43歲,最小的才十幾歲。每天晚上,參與表演的村民排練到深夜,依舊興致勃勃。
樂安村“村晚”,每年有約2000人到場觀看,基本上是全村出動!按逋怼辈恢皇且粓鐾頃,也是一個愛鄉(xiāng)助村平臺。該村在晚會現(xiàn)場募集善款,累計為73名應屆優(yōu)秀學子發(fā)放獎學金、助學金23萬元。
作為一種新年俗,“村晚”沒有高大上的舞臺、華麗的服裝道具,說的是鄉(xiāng)音,聽的是鄉(xiāng)曲,感受的是鄉(xiāng)情。
在文昌,排球堪稱春節(jié)“標配”,每逢春節(jié),各村鎮(zhèn)都會自發(fā)組織九人排球賽。1月12日,2024年“九九杯”海南(文昌)村鎮(zhèn)排球迎春賽火熱開打。歌曲、舞蹈、小品、戲曲,爬椰子樹、椰子保齡球、椰子拔河……比賽現(xiàn)場接地氣的演出和趣味活動,做足年味文章。
來自黑龍江哈爾濱的劉英是“村VA”粉絲,她說:“過年就是熱熱鬧鬧,現(xiàn)場鑼鼓喧天,看得太過癮了。”
其實,無論是傳統(tǒng)年俗還是新年俗,只要我們帶著熱情擁抱生活、珍惜時光,就能在其中感受到年味。
海南年俗一覽
封米缸
在臘月里將米缸裝滿米,在米上放紅包和糖果,然后用紅紙將米缸封住,元宵節(jié)以后才啟用,寓意來年豐足。
采屋
臘月二十三至除夕,各家各戶找青竹枝葉制成大掃帚或買新掃把,打掃房屋內(nèi)外的衛(wèi)生,將家具、茶壺、餐具等洗得干干凈凈,俗稱“采屋”。
送灶君
臘月二十四(有的地方是二十三)為小年,家家戶戶準備果、酒等,為“灶公”送行,有的人家還會修灶臺。
備年
小年后,置辦年貨,準備春節(jié)期間的吃食,比如雞、魚、海鮮、京果、年糕、糖貢、餃子酥等。
貼春聯(lián)
除夕當天,即臘月三十(有的年份為二十八或二十九),家家戶戶張貼春聯(lián)或年畫。儋州等地部分農(nóng)村居民還會在門上插“桃符”(刺葉)。
圍爐
除夕當天傍晚,幾乎每個家庭都會聚在一起吃團圓飯,俗稱“圍爐”或“吃圍爐飯”。
拜年
正月初一,人們會早早起床,洗漱后穿上提前準備好的新衣服,給家里的長輩拜年行禮,長輩則會給晚輩派發(fā)“利是”(壓歲錢)。
吃齋菜
正月初一吃齋菜煲是?诘鹊氐奶厣晁。齋菜泛指素食,比較常見的種類有腐竹、粉絲、黃花菜、水芹、冬菇、黑木耳等。
看戲
看戲,是海南農(nóng)村地區(qū)春節(jié)期間的一項重要文娛活動,從正月一直持續(xù)到二三月份。各村請來戲班演出,看公仔戲、瓊劇等。
蕩秋千
在海南西部說軍話的地區(qū),有正月十二蕩秋千的習俗,具體分為單人蕩、雙人蕩、立蕩、坐蕩等。
制圖/陳海冰 文字/羅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