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正文
分享到:
定安縣海南八音表演者:用8種器樂傳承非遺之聲
2024年07月09日 11:18 來源:南國都市報
定安縣龍河鎮(zhèn)海南八音表演隊在排練。(左四為定安縣級海南八音非遺傳承人黃成照)
定安縣龍河鎮(zhèn)海南八音表演隊在排練。(左四為定安縣級海南八音非遺傳承人黃成照)

  “樂起!齊奏!”7月4日,在定安縣龍河鎮(zhèn)政府文化室里,海南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海南八音器樂的傳承人黃成照與其余7位同伴身著喜慶的紅色演出服,在這里為即將下鄉(xiāng)給辦婚慶喜事的村民演奏做排練。

  海南八音通常包括嗩吶、椰胡、二胡、三弦、月琴、喉管、竹笛、竹簫等8種樂器,他們每個人負責演奏不同的樂器,隨著多種樂器的“發(fā)聲”,傳承多代的民間喜慶樂曲在這群平均年齡近70歲的傳承者的手上、嘴上被巧妙復刻,音律悅耳、曲調(diào)悠揚。

  不久前,定安縣文化發(fā)展中心報送的海南八音器樂項目成功錄入海南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

  “從小就愛,耳濡目染!”在這群海南八音器樂的演奏者中,很多人已經(jīng)有數(shù)十年的演奏經(jīng)歷,一年參加演出可多達45場。對于他們而言,這項非遺技藝既是他們的生計,也是一種沉甸甸的傳承,他們以手中器樂為民間喜事助興!

  南國都市報記者 王康景 文/圖

  耳濡目染

  他們把對八音的愛好變?yōu)槁殬I(yè)

  今年69歲的黃成照作為定安縣級海南八音非遺傳承人(第5代傳承人),在這次的排練中主要負責嗩吶的吹奏,配合其他幾位同事的不同樂器聲樂,他們在這不算大的文化室里演奏著一首首旋律喜慶的樂曲。

  “我9歲就開始學吹簫,那時候就已經(jīng)喜歡上了這些形狀各異的樂器,著了魔似的!秉S成照回憶自己走上“樂途”的經(jīng)歷,侃侃而談。出生于定安縣龍河鎮(zhèn)石塘村的黃成照打小就經(jīng)?吹酱謇镉泻D习艘舻谋硌,那時,村里有一位名叫黃照純的海南八音表演隊的領頭人,經(jīng)常帶著隊伍各處演出,只要有機會,黃成照就跟著去看,邊看邊學。

  那時,黃成照還自己用竹子根據(jù)簫的樣子打出7個孔制作成竹簫,學著吹簫,他為了學習吹嗩吶,還每天利用放學后的時間練習運氣送氣。由于在樂器方面的愛好,黃成照很快就成了龍?zhí)林行男W宣傳隊的成員。進入初中,黃成照便進入當?shù)丨倓F拜師學藝,跟著新竹的一位李姓師傅學習吹嗩吶,不光練習技巧,還要練習如何完整地吹出先輩流傳下來的曲目。

  “為了學看曲譜,年輕時我還前往瓊劇團向吳多興老師學習了吹嗩吶和簫,那時候就逐漸掌握了很多首一代代流傳下來的經(jīng)典八音曲目。”黃成照說,從2000年開始,他就跟著龍河鎮(zhèn)的海南八音表演隊到全省各地參加演出,并將此作為職業(yè)。

  在龍河鎮(zhèn)目前這支海南八音器樂隊伍里,幾乎算是從業(yè)最年長者的74歲的陳奕林老人告訴記者,他們這一代的海南八音器樂傳承者,大多是從小耳濡目染了這項非遺技藝后,從喜愛走上了職業(yè)的道路。

  “我14歲開始學習二胡,那時候條件差買不起真正的二胡,我只能看著本地八音表演隊里老師傅們的表演過癮!标愞攘终f,那時候他跟著村里比他大5歲的小哥學拉二胡,還自己動手制作簡單的二胡。

  上了初中后,陳奕林就發(fā)揮拉二胡的特長進入龍?zhí)林袑W的宣傳隊,持續(xù)學習了2年的樂譜,奠定了聲樂基礎。初中畢業(yè)后,就逐漸走上跟隨當?shù)睾D习艘舯硌蓐牳魈幯莩龅牡缆罚敝涟言诎艘舯硌蓐犂锢兂勺约旱拈L期職業(yè)。

  一年45場演出

  既是生計也是傳承

  據(jù)悉,海南八音源遠流長,廣義的八音既包括樂器、樂曲,也包括樂隊。其樂曲豐富多變,按習慣分為大吹打、鑼鼓清音、清音和戲鼓四類。

  “海南八音的曲目基本上都是喜慶為基調(diào)的曲子,我們學習的時候都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沒有那么清晰明白的曲譜,也沒有成系統(tǒng)的資料可供參考練習,大家都是跟著前一輩的人學習不同曲目怎么吹拉彈,一個音調(diào)一個動作學起來的!秉S成照說,常見的曲目比如《拜壽曲》《送京娘》《荷花盛開》《幸;ā返鹊,都是一路傳承下來的經(jīng)典樂曲,相對應的,當?shù)剜l(xiāng)鎮(zhèn)凡是有嫁娶、祝壽、商業(yè)門店開張等喜慶事,也常常會邀請黃成照他們前去演出助興和慶賀。

  經(jīng)過多年的反復練習,黃成照已經(jīng)能夠熟練掌握海南八音器樂中嗩吶、竹簫和二胡等5種樂器的使用。很快,他就成長為龍河鎮(zhèn)海南八音表演隊里的骨干,如今已是定安縣級海南八音非遺傳承人(第5代傳承人),同時也是龍河鎮(zhèn)瓊劇同樂會的會長。

  “我們隊伍這幾十年來跑了全省好多個地方,比如文昌、瓊海和三亞等地,我們都有過各種喜慶場合的演出!秉S成照說,每次出團演出往往就是一整天,一般情況下一場演出要演奏5個節(jié)目,一個節(jié)目一首曲子,一首曲子是20-25分鐘。

  大夏天的演出尤其累人,他們需要身著紅色喜慶的長袖演出服,一場演出下來往往汗流浹背。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表演隊被邀請前往民間喜事演出每人會獲得約200元/天的酬勞。

  “去年,我們這個隊伍受邀外出演出了45場,總體算下來我們的演出收入并不高,基本只是夠生活,但我們把海南八音器樂表演不僅僅當作是一種生計,更是一種傳承!秉S成照說,目前隊伍有12位隊員,除了民間喜事邀請演出,他們還常常參與節(jié)假日惠民演出,參加縣里舉辦的各類活動的演出,例如今年端午節(jié)他們就前往定城鎮(zhèn)沿江公園進行了海南八音表演。

  推動非遺傳承

  政府與表演隊齊發(fā)力

  “從我們隊伍的構成來看,平均年齡已經(jīng)差不多70歲了,確實比較老化了,海南八音這項非遺的傳承必須要有年輕人來接力!秉S成照告訴記者,作為第五代定安縣級海南八音非遺傳承人,他感到肩上的擔子比較重。

  為了這項非遺傳承,黃成照已經(jīng)在自己的村子里收了3位徒弟,年齡分別是20歲、35歲和45歲。他利用業(yè)余時間比如晚上在村子里的文化室內(nèi)無償教他們?nèi)藢W習海南八音器樂,正如他自己年輕時向村子里的老一輩學習那樣。

  不過,由于這種教學是無償進行,學習者也不會因為傳承而得到物質(zhì)補助,在面臨生活壓力時,學習者也只能是借用空閑時間來學習,斷斷續(xù)續(xù),難成系統(tǒng)。黃成照說,他要積極爭取在外出演出的時候把徒弟帶上,邊看邊學。

  與此同時,在當?shù)卣块T的支持下,黃成照他們還來到校園里展現(xiàn)海南八音器樂的魅力,并在校園內(nèi)開展教學,希望引起更多孩子對海南八音的喜愛。

  “其實,為促進這項非遺技藝的傳承,我們龍河鎮(zhèn)瓊劇同樂會還積極創(chuàng)新,把同樣是非遺的盅盤舞與海南八音結合起來進行演出,這樣一來有聲樂有歌舞,演出的節(jié)目也更加精彩豐富,這樣的確更能吸引觀眾!倍ò部h龍河鎮(zhèn)瓊劇同樂會副會長、盅盤舞傳承人李圣玉大姐告訴記者。

  定安縣龍河鎮(zhèn)宣傳、統(tǒng)戰(zhàn)委員尹雪冉表示,政府部門為了助力海南八音器樂的傳承,一方面是積極創(chuàng)造演出機會,比如舉辦節(jié)假日演出活動邀請當?shù)睾D习艘舯硌蓐爜韰⒓友莩,另一方面則是為表演隊提供排練、創(chuàng)作和教學的場所,此外,還積極助力海南八音器樂表演融合當前人們的喜好元素進行曲目創(chuàng)新。

  實際上,在定安不僅有龍河鎮(zhèn)海南八音表演隊,在定安的黃竹等地也有類似的隊伍,定安縣有關部門也積極運用非遺傳承人的影響力加強在鄉(xiāng)鎮(zhèn)傳授技藝,同時利用非遺日等各類場合為當?shù)睾D习艘舯硌蓐犔峁┱故镜奈枧_,讓海南八音深入人們生活。目前定安縣正在積極制定相關的規(guī)范性文件,以進一步推動海南八音器樂項目的傳承。

原標題:12人八音器樂隊伍 平均年齡近70歲 一年演出多達45場 定安縣海南八音表演者 用8種器樂傳承非遺之聲

編輯:陳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