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正文
分享到:
從陳舊植物園華麗轉身為熱帶水果產業(yè)園——果博中心煥新記
2025年01月03日 20:00 來源:海南日報
在果博中心,工作人員向小學生科普植物品種。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鈺 通訊員 鄭瓏紅 攝
在果博中心,工作人員向小學生科普植物品種。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鈺 通訊員 鄭瓏紅 攝

  ■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鈺

  古老的榴蓮母樹靜靜守望,尖蜜拉、黃晶果、巴西櫻桃等眾多“新奇特”水果在此扎根……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城鎮(zhèn)的七仙嶺全球熱帶水果博覽中心(以下簡稱果博中心),這里是聚集“新奇特”品種的花果園,是游玩研學的夢幻樂園,更是熱帶佳果科研、選育的“大數(shù)據(jù)”資源庫。

  2022年9月以來,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墾集團)和保亭積極引種世界同緯度熱帶果蔬,從項目建設、產業(yè)融合、區(qū)域發(fā)展等方面墾地協(xié)同,依托20世紀60年代建園的保亭熱帶作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保研所)植物園,充分開發(fā)原有資源,配套建設農文旅體驗功能區(qū),打造熱帶百果園產業(yè)融合基地,讓陳舊的植物園華麗轉身,成為現(xiàn)代化熱帶水果產業(yè)園。

  奇花異果的“大觀園”

  清香津甜的黃晶果、鮮艷欲滴的巴西番櫻桃、清甜爽口的櫻桃番茄等來自東南亞、南美洲等地區(qū)的熱帶果樹長勢良好,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漂洋過!耙凭印焙D,這些熱帶果樹在果博中心扎根安家,為瓊島“果盤子”增添新品。

  海南農墾的引種探索從未斷絕。在同緯度熱帶水果的引種探索中,果博中心的身影頻頻出現(xiàn):中國最古老的榴蓮母樹,生根保亭的“保研”系列紅毛丹,清甜多汁的山竹子……

  根據(jù)《海南省志·農業(yè)志》《海南省志·農墾志》等相關書籍和論文綜合記載,保研所于1956年至1961年間先后從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柬埔寨等國,分82批(次)引進紅毛丹、山竹、榴蓮等熱帶果樹20種。

  這些果樹所扎根的植物園,便是果博中心的前身。半個多世紀過去,風霜雨露并未讓它們的生命力折損分毫,這些果樹在歲月洗禮下,越發(fā)枝繁葉茂、自成風景。

  “果樹種質資源是果博中心最重要的財富。”果博中心項目指揮部綜合組組長張成浩表示,在果博中心建設改造過程中,墾地雙方將就地保護、植物回歸相結合的綜合保護理念,應用到園區(qū)植物的多樣性保護中。

  項目建設過程中,墾地雙方以保護性開發(fā)為原則,對植物園進行了整體規(guī)劃調整,以挖掘其蘊藏的科研、文旅價值為核心,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研究探索如何讓全球同緯度熱帶植物果蔬在保亭煥發(fā)新光彩,繪就出一幅“依樹而建滿園春”的盛景。

  在果博中心核心區(qū),被譽為“鎮(zhèn)園之寶”的榴蓮母樹身姿傲然。

  1958年,保研所科研育種人員從馬來西亞引進榴蓮實生苗,因數(shù)量極少、引進種苗稀貴,便作為資源保存種在植物園里。榴蓮初來乍到,受限于種植技術、品種選育桎梏等因素,多年來研究效果并不理想,最后存活下來的僅一株。

  如今,這株“獨苗”榴蓮已走過67年的風雨,高大魁梧地矗立在園中,近圓球形的樹冠凌空展開。兩年前,“空窗”多年后的榴蓮母樹重新掛果,成了果博中心一處亮麗的風景。

  “自帶流量”的榴蓮母樹成為園區(qū)的網(wǎng)紅參觀點!斑@里處處是新奇的果樹、水果,榴蓮母樹是我們一定要參觀打卡的一處!比涨,游客林凡帶著孩子來到園中一覽這株榴蓮樹的風采。

  像掛在枝頭小燈籠的巴西番櫻桃、外皮嬌嫩紅粉的阿希蕉、千人能品出千味的媽咪果、口感如同冰淇淋的白柿……這些來自南美洲、東南亞等地的熱帶水果,如今聚集在果博中心,把這里變成了“水果大觀園”。

  截至目前,果博中心(一期)收集保護共26科、49屬、75個物種的同緯度熱帶果樹品種資源,擁有品種400個,資源13041份。

  “這些果樹適應良好,已進入穩(wěn)定養(yǎng)護期!北M釒ё魑镅芯坑邢薰鞠嚓P工作負責人鐘建海透露,引種只是手段,并非目的,必須從新品種的引種、培育和考察中,總結提煉出成熟的本土化種植經驗和技術,從而以點帶面推動海南高端熱帶水果產業(yè)發(fā)展。

  生態(tài)研學的“體驗園”

  “嘉寶果不像其他果子一樣長在枝頭,而是像一粒粒小豆子粘在樹枝上!痹诠┲行,5歲半的李聆微第一次見到嘉寶果樹,感到既陌生又新奇。

  日前,由保亭20多名中小學學生組成的研學團成為果博中心煥新后的第一批小游客。他們沿著果博中心一路前行,“新奇特”熱帶水果品種令他們眼花繚亂。

  “帶孩子來到這里,仿佛走進了熱帶植物的王國,每認識一種新的品種,孩子都會高興半天,而品嘗各種新鮮瓜果,更是讓孩子們開心不已!蓖械募议L林紅認為,走進果園里,孩子們可以看看花怎么長,果怎么成熟,樹怎么種,什么樣的果子能被人們食用,這些都是課堂里學不到的知識。

  “我們希望果博中心不僅僅是個供奇花異木棲居的園子,還能不斷探索人與自然的關系,為繁華都市保留一份屬于泥土的記憶!睆埑珊票硎,果博中心以打造城鄉(xiāng)一體、全民共享的自然教育基地為目標,謀劃布局,配套建設,旨在激發(fā)人們對自然的熱愛與責任感。

  目前,果博中心依托豐富的熱帶果樹種質資源,因地制宜開發(fā)了《小小植物學家》《探索熱帶水果的奧秘》等研學課程,將課堂上抽象的植物知識和生活常識直觀展示在孩子們眼前,讓他們帶著問題而來,帶著答案離開,從小培養(yǎng)起認知自然、探索自然、熱愛自然的習慣。

  園區(qū)還將加強和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chuàng)新試驗區(qū)的合作,把園區(qū)當作試驗區(qū)內大學的“第二課堂”,吸引更多的留學生前來研學;同時和保亭、陵水、三亞等瓊南地區(qū)學校在開展農業(yè)研學方面開展更多合作,讓學生們定期到園區(qū)學習熱帶水果種植的相關知識,并通過嫁接、育苗等體驗課程增強動手能力。

  科研開發(fā)的“產業(yè)園”

  對同緯度熱帶果蔬和花卉等功能鑒定、評價,創(chuàng)制優(yōu)良種質并加以應用,是果博中心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70年的歲月里,不少名特優(yōu)熱帶水果不僅在這里“安家”,也走向田間地頭。

  在果博中心的省級紅毛丹種質資源圃里,440株不同性狀的紅毛丹生長態(tài)勢良好!斑@不僅是紅毛丹的‘博物館’,也是我們培育新品、優(yōu)化果質的底氣所在!焙D鲜∞r墾科學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崔志富介紹。

  別看這小小的紅毛丹,近年來,它已經成為保亭水果產業(yè)的“特色王牌”。目前,全縣紅毛丹種植面積達到近3萬畝,帶來了4億元以上的產值。

  這并非孤例。近年來,海墾集團適時而動,依托果博中心建設,加快引進收集全球同緯度地區(qū)優(yōu)異熱帶果蔬種質資源,并加快創(chuàng)新利用推廣,加強墾地融合、科企聯(lián)動,推動熱帶果蔬資源產業(yè)化謀劃,系統(tǒng)化打造,從而推進海南乃至全國熱帶特色高效農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立足科研,海墾集團深化與省內外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2024年,由保亭、海墾集團和海南大學共同籌建的海南大學熱帶果蔬學院在果博中心落地,校墾地三方持續(xù)推動全球同緯度熱帶果蔬引種育種工作。

  無獨有偶,南京農業(yè)大學三亞研究院熱帶果樹中心也入駐果博中心。

  除了單一植物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立體農林模式能發(fā)揮物種多樣性的綜合效益,讓植物價值再上一個臺階。果博中心里還建設熱帶林下經濟展示區(qū),通過人工搭配種植橡膠、蘭花、可可等多層多種經濟作物,讓植物在更緊湊的空間內,煥發(fā)出更強勁的生產力。

  海墾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果博中心將通過全球引種、科技育種、品種繁育、交易推廣打造熱帶水果引育繁推樞紐,通過全齡游樂、多彩購物、多元美食、生態(tài)住宿、身心療愈打造農旅融合模式新樣板,通過規(guī)模種植、多級加工、貿易流通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yè)發(fā)展標桿,讓科技導向、產業(yè)導向、農旅導向三大模式同時匯聚,助力農旅融合高質量發(fā)展。

  (本報保城1月2日電)

編輯:陳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