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曉惠
在競爭激烈的旅游行業(yè),“五一”假期向來被視為全年旅游市場的“期中考”。
這場特殊“考試”的成績,某種程度上就像一張晴雨表,不僅能直觀反映旅游行業(yè)上半年的工作成效,還能從數據波動中看出下半年的市場發(fā)展風向。
今年海南旅游的“期中答卷”表現如何?5月6日,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公布的數據給出答案:“五一”假期,全省共接待游客388.76萬人次,同比增長17%;實現游客總花費52.45億元,同比增長20.2%。透過這組數據,我們能洞察到哪些信息?增長的百分比背后,又可以窺見海南哪些“用功”足跡?
熱門“考點”在哪里?
美團數據顯示,今年“五一”期間,全國縣城高星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超80%,首次在數據上超越三線城市。去哪兒的數據也顯示,全國縣城酒店預訂量同比去年增長30%?梢,“奔縣旅游”已成假期出行大趨勢。
海南游客的“奔縣”數據也很亮眼,今年“五一”鄉(xiāng)村旅游點接待游客同比增長32.6%,各市縣表現突出:
白沙黎族自治縣接待游客4.26萬人次,同比增長59%;旅游總花費1859.31萬元,同比增長78.2%。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接待游客6.88萬人次,同比增長19.94%;實現旅游總收入3346.13萬元,同比增長19.82%。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接待游客13.92萬人次,同比增長16.11%;游客總花費7159.71萬元,同比增長18.08%,全縣客房平均出租率81.04%。
萬寧市接待游客42.89萬人次,同比增長13.11%;實現旅游總收入2.75億元,同比增長13.55%。
昌江黎族自治縣接待游客11.77萬人次,同比增長10.1%;實現旅游總花費4895.79萬元,同比增長8.2%……
反向的縣城之旅為啥這么“吃香”?
——“慢旅行”成趨勢。在快節(jié)奏的工作之余,大家假期就想找個安靜的地方放松。游客更看重旅游時的內心體驗,旅游不再只是“打卡”,而是成了放松身心、自我療愈的方式。
——“縣域游”值得游。這個假期海南的縣城超好玩,白沙主打生態(tài)游、鄉(xiāng)村游,圣噠噠旅游景區(qū)、阿羅多甘共享農莊等成了熱門打卡地;昌江立足本土特色,啟動“芒果很芒 清涼一夏”系列活動,吸引不少游客;保亭檳榔谷把非遺融入假期服務,新推出的旅拍活動廣受歡迎……各個市縣都在打造特色,滿足游客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
“縣域游”成熱門“考點”,答好了就能為發(fā)展“加分”。梳理相關報道不難看出,游客熱衷“奔縣”,追求的正是自由和個性,這就要求旅游行業(yè)在提供標準化服務的同時,多關注游客個性化需求,提供更靈活貼心的服務!拔逡弧焙D稀翱h域游”能突圍而出,也正是在這些地方下了功夫。
“附加題”如何得分?
這幾年,演唱會、音樂節(jié)幾乎成了海南假日旅游市場的“附加題”。
2023年“五一”,時代少年團《理想之途》演唱會在海口舉辦;2024年國慶,騰格爾巡回演唱會在三亞舉辦;2024年跨年夜,張杰在三亞開跨年演唱會……大型演出成旅游消費熱點,“票根經濟”激活了假期消費潛力。
今年“五一”,海南各大舞臺依舊熱鬧。
?谂e辦兩場時代少年團“加冠禮”演唱會和2025“夸下?凇毕娜詹萜阂魳窌,帶動旅游消費。
三亞亞特蘭蒂斯水世界推出《第七重奏》夜間主題演出,融合多種表演形式,豐富游客夜間消費選擇。
瓊海舉辦第七屆原創(chuàng)鄉(xiāng)村音樂節(jié)暨“愛在瓊海·樂夜博鰲”五一煙花音樂黃金周,煙花點亮博鰲夜空,吸引大批游客來解壓。
如今,“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這是年輕人的社交方式,他們“為愛奔赴”,以高度熱情參與這場集文化、娛樂、旅游于一體的“感性活動”。大家樂于為情緒價值買單,也讓文藝演出在旅游市場的“大考”中占得一席高地。
在海南,各地特色演藝IP也紛紛嶄露頭角,比如,?诘牟萜阂魳饭(jié)、海南海洋歡樂世界度假區(qū)的水上電音派對、儋州海花島旅游度假區(qū)的煙火表演等已逐步打開知名度。事實表明,光有舞臺熱度還不夠,打造特色演藝IP才能長久引客。這也提醒我們,城市用演出吸引游客的同時,更要挖掘當地文化,精心培育本土特色演藝IP,打造符合當代審美的特色文旅符號,讓游客記住演出,更記住這座城市。
景區(qū)有何“新答法”?
盡管如今自駕游、深度游漸成潮流,但景區(qū)仍是旅游業(yè)重要的流量入口。海南省旅文廳數據顯示,這個“五一”假期,全省景區(qū)接待游客同比增長31.1%。
比如在陵水黎族自治縣,A級旅游景區(qū)是“五一”旅游接待主力,累計接待游客17.34萬人次,海南分界洲島旅游區(qū)、清水灣景區(qū)等都很受歡迎。
昌江熱帶雨林里的景區(qū)也很火,霸王嶺森林公園旅游景區(qū)、王下鄉(xiāng)景區(qū)都吸引不少游客,全縣景區(qū)累計接待游客7.40萬人次,同比增長5.9%。
三亞就更不用說了,天涯海角、鹿回頭等經典景區(qū)免門票,是游客出行的熱門選擇。
在文旅融合趨勢下,景區(qū)正從觀光地向內容生產中心轉變。不久前,《海南省旅游景區(qū)強基煥新升級三年行動計劃》發(fā)布,各市縣對景區(qū)進行提升改造,豐富產品供給、提升服務質量,景區(qū)的旅游體驗也將大大提升。
此外,海南環(huán)島旅游公路、環(huán)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游公路在串起景區(qū)景點的同時,也帶火了沿線旅游市場。
今年“五一”,隨著這兩條公路沿線設施和服務的不斷完善,海南自駕熱度持續(xù)上升。大數據顯示,“五一”期間環(huán)島旅游公路沿線酒店入住率增加1.75%,環(huán)熱旅游公路沿線酒店入住率增加6.26%。
縣域游、演唱會游、景區(qū)游……這些玩法看似平行賽道,其實都指向一點——以多元消費場景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本質上都是對旅游消費市場的細分與拓展,考驗的是精細化管理和服務。
從海南“期中考”成績單,我們看到當游客不再滿足于標準化產品,海南旅游業(yè)也在加快多樣化探索。如今,“期中考”剛結束,下一場“考試”又要來了。如何更好“答卷”?或許沒有固定答法,但誰能留住游客,誰就找到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