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正文
分享到:
姐妹瀑布、楓果山瀑布、大里托南日瀑布……深山美瀑 飛珠濺玉
2025年07月10日 17:00 來源:南國都市報

  大里托南日瀑布

  姐妹瀑布

  大里托南日瀑布

  楓果山瀑布

  海南吊羅山的熱帶雨林里,下過一場透雨之后,像是啟動了“播放鍵”——楓果山瀑布的水流掙脫巖壁束縛,以百米落差砸向深潭,水霧中架起的彩虹隨風(fēng)搖晃;山坳里的小瀑布群則玩起“接力賽”,水流順著苔蘚覆蓋的巖石層層跳躍,在陽光里碎成萬點金星。這場盛夏的“水舞派對”,正吸引著游客走進雨林,解鎖瀑布群里的自然奧秘。

  從“閃電俠”到“慢舞者”:

  瀑布家族的性格圖鑒

  在吊羅山的瀑布家族里,楓果山瀑布絕對是“氣場擔(dān)當(dāng)”。它的水流來自海拔千米的雨林濕地,雨季時每秒流量可達3立方米,相當(dāng)于20個浴缸的水同時傾瀉。站在觀景臺能感受到水霧打在臉上,連說話都要扯著嗓子。瀑布沖擊巖石形成的轟鳴聲,在百米外都能清晰聽見。

  而藏在密林深處的“姐妹瀑布”則是另一番模樣。兩條水流從相鄰的巖縫鉆出,一條急著奔向山澗,在巖石上沖出雪白的浪花;另一條卻慢悠悠地繞著青苔石墩打轉(zhuǎn),仿佛在欣賞自己映在水潭里的倒影。地質(zhì)專家解釋,這種“性格差異”源于巖石的硬度不同:堅硬的花崗巖讓水流不得不“加速沖刺”,而較軟的頁巖被侵蝕出凹槽,自然“放緩了腳步”。

  最有趣的是“階梯瀑”大里托南日瀑布,水流順著近30度的斜坡層層跌落,形成18級連續(xù)瀑布。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每級瀑布的水潭里都藏著小魚群,它們順著水流“逆流而上”的樣子,像在參加一場特殊的“攀巖比賽”。那些光唇魚,專門靠瀑布沖擊帶來的氧氣和食物生存。瀑布不僅是景觀,更是維系雨林生態(tài)的"氧氣泵"。

  雨水的“奇幻漂流”:

  一滴水的吊羅山之旅

  你知道嗎?落在吊羅山的雨滴,可能要走三個月才能抵達小妹水庫。這場奇幻漂流的起點,是雨林樹冠層——雨水先被參天古樹的枝葉“攔截”,順著樹干滲入腐殖土,再慢慢匯聚成地下暗流。當(dāng)水流遇到巖層斷裂帶,就會順著落差形成瀑布,完成從“地下潛行”到“空中飛舞”的變身。

  千萬年來,水流像把“軟鋸子”,不斷侵蝕巖石形成壺穴。在楓果山瀑布下方,最大的壺穴直徑達5米,深約3米,足以容納十幾個成年人。這些壺穴在旱季會變成天然泳池,雨季又成為水流沖擊的“緩沖墊”,默默守護著巖壁的穩(wěn)定。

  而所有瀑布的水流最終都會奔向小妹水庫與南喜河,這里儲存的水資源不僅滋養(yǎng)著下游的農(nóng)田,更通過蒸發(fā)參與到降雨循環(huán)中。說不定你今天看到的瀑布水流,明年又會以雨滴的形式回到吊羅山。

  □南國都市報記者 劉孫謀 攝影報道

編輯:王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