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蘇學研究專家學者海口探討東坡文化
2021年11月14日 08:22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第三屆蘇學研究高端論壇現(xiàn)場。凌楠攝
第三屆蘇學研究高端論壇現(xiàn)場。凌楠攝

  中新網(wǎng)?11月13日電 (凌楠)11月13日,“第三屆蘇學研究高端論壇”在海南大學舉行。來自多所高校、科研機構、學術研究出版單位等60多位專家學者,與通過視頻方式匯聚“云端”的美國、韓國、加拿大、日本等學者,共同探討東坡文化。

  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會長、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木齋從文學中國思想史的角度,評價蘇東坡的審美人生方式,認為蘇東坡自身的思想熔爐融匯儒道釋諸家學說,從而為后來者提供了戰(zhàn)勝人生苦難的哲學思想。

  木齋稱,曾先后采用“野性、仕隱情結、審美人生”三個視角研究蘇東坡!耙靶越沂玖藮|坡一生有別于官場人生、仕宦人生的自然屬性,同時,也是東坡偉大創(chuàng)造力的性格源泉;仕隱情結則揭示東坡一生心隱于野的精神追求;審美人生則是前兩者的整合,并進一步升華為古代士人如何對待生命的哲學思想。”

  韓國檀國大學副校長、國際語學院院長安熙珍教授、四川輕化工大學中文系教授萬燚分別從東亞、歐美的角度梳理評述蘇東坡的海外影響。

  安熙珍稱,《歐蘇手簡》早在高麗王朝時期已經(jīng)出版發(fā)行,朝鮮王朝成為文人學習歐蘇文章的必讀文獻。朝鮮王朝諸多文人學者拜讀《歐蘇手簡》,學習歐陽修、蘇東坡的文筆和人品。

  萬燚介紹,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Ronald Egan(艾朗諾)通過考察“進論”與《東坡易傳》,探討蘇軾“政”“道”一體的“政治哲學”,可為國內蘇學提供“他者”的鏡鑒。

  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秘書長、海南省社科聯(lián)社會組織歷史文化學部黨總支書記李公羽作學術報告《蘇東坡門人姜唐佐遺蹤考論》,以大量田野讀碑與文獻考論為支撐,回答蘇東坡門生姜唐佐中舉之后為何銷聲匿跡、姜唐佐究竟是否考中進士、姜氏有無后裔傳宗等學術界爭議已久的問題。

  本屆論壇由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中國蘇軾研究學會指導,中共海南省委黨校、海南大學、海南省中國文學研究中心主辦,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陜西師大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和海南省蘇學研究會承辦。此次論壇之后,與會專家學者將移師儋州,于15日起舉辦“第五屆東坡居儋思想文化研討會暨紀念東坡從政960周年學術論壇”。(完)

編輯:陳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