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白沙—正文 分享
白沙體教融合 讓學生在歡樂氛圍中學有所成
2021年12月09日 12:06  來源:南海網(wǎng)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wǎng)、南國都市報12月8日消息(記者 梁振文 通訊員 唐海強)減輕義務(wù)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政策,為義務(wù)教育階段的學生、家長、學校多方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如何讓學生真正在每周5天、不少于兩個小時的課后服務(wù)中有所收獲?“雙減”如何成為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又一契機?“雙減”如何減負不減質(zhì)?體育活動在“雙減”背景下該如何展開?帶著這些疑問,近日,記者走訪了白沙珠碧江學校和白沙民族中學等學校,了解他們在體教融合中如何讓“雙減”增強學生的獲得感、幸福感。

  課上+課后,人人皆因體育而快樂

  上午9點到9點半,是大課間綜合素質(zhì)訓練的時間段,校園里的廣播《你笑起來真好看》音樂如約響起,同學們走出教室,在各自班級老師的帶領(lǐng)下,玩起了跳繩、足球等運動項目,這是白沙珠碧江學校的學生課后情況。

白沙民族中學。

  “每次上完課都會過來踢足球,和隊友們一起訓練,感覺很放松也很快樂!”學生符明杰說,每天下午放學后的5點半左右,在他們學校的運動場上有跟著老師學做廣播體操的、有學習武術(shù)的、有練習田徑的、有訓練足球的。在這里,每一位同學都可以真正享受到體育給他們帶來的歡樂。

學生在下象棋。

  隨著“雙減”“5+2”政策落地,學校的課后服務(wù)也在推進。“自2021年珠碧江學校被列入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在‘雙減’政策下,目前學校對所有一年級至六年級孩子進行足球項目普及,保證每個孩子每周都能上到一節(jié)足球課!卑咨持楸探瓕W校校長辛琳告訴記者,除了足球項目外,學生還可以在田徑、跆拳道、跳長繩等項目中進行多元選擇,以興趣為導向,選擇自己喜歡的和合適的運動項目,各個項目均有老師在課后服務(wù)時間進行指導,并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基礎(chǔ)、綜合性的體育鍛煉,有益于增強他們的身體素質(zhì)、鍛煉體能。

  興趣+專業(yè),激發(fā)人才潛能

  近年來,白沙扎實推進體教融合工作,建立教育、體育部門合作工作機制,以校園足球為突破點,推動優(yōu)勢項目實現(xiàn)學校辦運動隊,深化“一校一品”“一校多品”。

學生正在參加足球活動。

  白沙民族中學作為白沙的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在“雙減”政策落地背景下,在根據(jù)國家要求開足開齊體育課的基礎(chǔ)上,通過引進校外體育資源,積極建構(gòu)了“社團課+課余訓練課”模式的拓展課程,除引入棋類項目外,還開展了籃球、足球、田徑、排球、竹竿舞等多個項目社團,體育社團的學生參與率約占學校學生總數(shù)的1/4。

  白沙教育局相關(guān)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白沙教育局通過舉辦籃球、游泳、足球、田徑等比賽,切實推進體教融合開花結(jié)果。此外,“雙減”背景下,體育助力學生全方面發(fā)展的同時,也為專業(yè)人才梯隊建設(shè)夯實基礎(chǔ)。體教融合,讓孩子更多地享受到體育的快樂、走進體育、感受體育。

編輯:李奧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