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南日報客戶端|記者陳子儀
對于許多瓊海龍江人來說,小時候最開心的事,莫過于被大人扛在肩上、擠進人山人海的燈會現(xiàn)場,買上一盞漂亮的花燈。元宵將至,一年一屆的“龍江元宵燈會”即將亮燈。這段時間,瓊海市龍江鎮(zhèn)南正村的花燈手藝人王祖權又忙碌了起來。
王祖權今年68歲,是當地資歷最老、手藝最好的花燈手藝人,曾被瓊海授予“十佳‘守藝人’”的稱號,可以說,他是龍江鎮(zhèn)南正村的花燈“藝術總指導”。王祖權坐在南正村的文化室里,一邊跟記者聊,一邊忙著趕制今年元宵燈會需要游街的花燈。
龍江元宵燈會是當地重要的民間傳統(tǒng)文化活動,有超百年歷史,它也被納入我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龍江元宵燈會上,各村都要提前手工制作十多個精美絕倫的花燈并組成花燈隊,配合鑼鼓、舞獅舉行游燈儀,互相比拼誰的手工燈更精巧、更漂亮。
“一個花燈隊要龍燈打頭,鳳燈第二,生肖燈緊隨其后,還有鯉魚燈和帥字旗!蹦险妩h支部書記王小亮說。
在南正村文化室中央,三個燈箱已初見雛形。仔細觀察燈箱,你會發(fā)現(xiàn)仙鶴蒼山、花鳥生趣、鯉魚戲荷、臘梅迎春等豐富多彩的圖案!盎糁谱鞯墓に嚪浅7爆崱!蓖踝鏅嗾f,燈箱上的每一個圖案,每一個元素,都是村民手工裁剪,一點一點貼上去。
花燈最難的部分,莫屬龍燈上的龍頭。“這幾天都是早上三點鐘就起來趕工!蓖踝鏅嗾f。他將龍頭輕輕舉起,綠色的金箔紙包裹著的龍身亮光閃閃,兩顆燈球作為龍的眼睛,龍牙由泡沫雕刻而成。
對王祖權這樣的老手藝人而言,制作龍頭沒有設計草圖,“圖畫自在心中!痹跓魰e辦前,王祖權會為龍燈“畫龍點睛”,用黑筆點出眼睛的模樣。
除了龍燈和鳳燈,走馬燈也是龍江元宵燈會的“?汀。走馬燈,又叫做蟠螭燈,燈上的輪軸裝有剪紙,光將剪紙的影投射在屏上,圖像便不斷地走動,因而得名。
王祖權也是制作走馬燈的行家。走進王祖權的家,入眼的全是各種各樣的走馬燈,形態(tài)各異,讓人目不暇接。他解釋,走馬燈是利用燈籠內部的白熾燈產生了上升熱氣流,推動燈籠內部上方的葉片帶動與葉片連接的軸承,令軸承轉動,剪紙圖像得以不斷走動。
小小的花燈不僅蘊含了古人的巧思,也寄托了對美好佳節(jié)的祝愿。但復雜的制作工序和新式樣裝飾燈具的出現(xiàn),讓花燈逐漸遠離大眾的視野。盡管如此,對花燈情有獨鐘的王祖全卻從未想過放棄這門手藝,他將把這些各具特色的花燈帶去元宵燈會上展出,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龍江花燈、傳承龍江花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