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正文
分享到:
每次月經像渡劫?這種痛經可能是婦科疾病信號
2025年04月02日 11:36 來源:揚子晚報

  28歲的小張是職場白領,這些年來,她每月都被痛經折磨得苦不堪言,止痛片從吃1片增加到3片,但效果卻越來越差,有時甚至需要請假臥床,無法正常上班和生活。更讓她困擾的是,即使月經結束,她腹痛的癥狀還是不能完全改善,還持續(xù)伴有腰酸、排便疼痛等癥狀。一次單位體檢,婦科超聲檢查顯示小張盆腔里有異常大的包塊。她前往江蘇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婦產科做了全面檢查,最終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癥”。

  治好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消失了

  住院后,科副主任、主任醫(yī)師朱利通過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配合積極的藥物治療,讓小張逐漸恢復健康,子宮內膜異位癥治好了,月經期疼痛也改善了許多。

  原來,導致小張痛經的“罪魁禍首”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癥,這種痛經叫做“繼發(fā)性痛經”,繼發(fā)性痛經是指由盆腔器質性疾病引發(fā)的痛經,如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等,疼痛往往從經前持續(xù)至經后,逐漸加重。

  與青春期常見的原發(fā)性痛經不同,繼發(fā)性痛經多發(fā)生于育齡期女性(25歲以上),且是婦科疾病的報警信號。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之所以出現進行性加重的痛經,是因為本該生長在子宮腔的內膜組織“逃逸”到盆腔、卵巢等部位。這些異位的內膜同樣受激素影響發(fā)生周期性出血,形成巧克力囊腫、盆腔粘連等病變,每次月經期都會刺激局部產生炎性疼痛。通過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精準清除異位病灶,配合藥物抑制內膜異常增生,從根源上阻斷疼痛產生的惡性循環(huán),痛經自然就好了。

  導致繼發(fā)性痛經,還有這些“幕后推手”

  除子宮內膜異位癥(占50%以上)會導致繼發(fā)性痛經外,還需警惕:

  1.子宮腺肌。鹤訉m腺肌病是由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侵入子宮肌層生長所引起的良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經量增多、經期延長、逐漸加重的繼發(fā)性痛經和不孕。

  2.盆腔炎性疾。褐饕ㄗ訉m內膜炎、輸卵管炎、輸卵管卵巢膿腫、盆腔腹膜炎。慢性炎癥造成輸卵管、卵巢粘連,常出現下腹痛,腹痛多為持續(xù)性,活動或性交后加重。

  3.子宮畸形或肌瘤:有時會出現粘膜下肌瘤壓迫宮腔,導致影響經血排出,從而出現下腹痛。

  醫(yī)生提醒,疼痛不是“忍忍就好”,盲目長期服用止痛藥可能掩蓋病情,25歲后新發(fā)痛經或痛經性質改變需盡早就醫(yī),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婦科檢查和婦科超聲檢查。

  通訊員 殷舒月 成臣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萬惠娟

編輯:符宇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