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翻完這遍稻谷,就過來聽課!”近日,位于天涯區(qū)北部山區(qū)——南島居富島隊的籃球場白天變身“曬谷場”供村民使用。高良梅不停地翻曬著自家地里剛收割的稻谷,看到天涯區(qū)南島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小燕子志愿服務隊的“共享課堂”在旁邊的樹蔭下快布置好了,她一邊快速地揮動手中的竹耙,一邊向召集大家去聽課的富島隊隊長蒲世榮示意等一等她。
10分鐘后,藍天白云下,綠水青山旁,別開生面的“共享課堂”正式開始了。本次課堂主題是垃圾分類,志愿者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及手中的道具,向村民們講述“什么是垃圾分類”、“為什么要進行垃圾分類”及“垃圾分類的方法”等內(nèi)容。隨后,通過現(xiàn)場進行垃圾分類小游戲,志愿者讓村民們把代表垃圾的小卡片一一放入相應的分類垃圾桶內(nèi),鞏固所學內(nèi)容。
課堂上,村民們積極發(fā)言,踴躍參與互動!袄诸,利國利民。我很喜歡這樣的課堂,能聽得懂,關鍵是離得很近,我們休息的空當就能參加!闭n堂結束后,高良梅開心地說。接著,她又去翻曬下一遍稻谷。
南島居黨委書記崔經(jīng)友表示,做好垃圾分類,有賴于每一個人樹立理念、落實行動,以垃圾分類為抓手切實推進農(nóng)村人居環(huán)境持續(xù)改善,一定能讓農(nóng)村生活更加美好。
天涯區(qū)相關負責人稱,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共享課堂”就是要走出辦公區(qū),走進偏遠地帶和田間地頭,走到廣大基層群眾身邊去,開展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打通宣傳、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三亞傳媒融媒體記者 黃世烽 通訊員 王小艷)